与你息息相关的“中国制造2025”
2015-07-06 13:52:02 来源:中国企业网安企在线
中国政府网19日公开了“删减版”的《中国制造2025》。这份文件超过2万字,部署了全面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无论你是否从事制造业,这份文件都包含不少与你大有关系的细节,从奶粉质量到医疗机器人。以下是“我报道”为你整理出的干货版。
编辑:贾钊
【科普: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是: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创新+融合+基础能力】
发展各类创新设计教育,设立国家工业设计奖,激发全社会创新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
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机械、服务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
【质量+品牌】
实施工业产品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针对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电子元器件等重点行业)。使重点实物产品的性能稳定性、质量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使用寿命等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在食品、药品、婴童用品、家电等领域实施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质量自我声明和质量追溯制度,保障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
将质量违法违规记录作为企业诚信评级的重要内容,建立质量黑名单制度,加大对质量违法和假冒品牌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建立区域和行业质量安全预警制度,防范化解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严格实施产品“三包”、产品召回等制度。
积极引领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大幅降低电子信息产品生产、使用能耗及限用物质含量,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和绿色基站,大力促进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持续提高绿色低碳能源使用比率。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强化技术装备支撑,提高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废旧金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综合利用水平。
打造绿色供应链,加快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体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加强节能环保监察,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开展绿色评价。
【重点领域】
全面突破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核心路由交换技术、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光传输技术、“未来网络”核心技术和体系架构,积极推动量子计算、神经网络等发展。
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
加快大型飞机研制,适时启动宽体客机研制,鼓励国际合作研制重型直升机。加快推进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工程,适度发展深空探测。
突破豪华邮轮设计建造技术。
研发新一代绿色智能、高速重载轨道交通装备系统。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
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实现生物3D打印、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结构调整】
激发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活力,发展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专注于细分市场的专业化“小巨人”企业。
鼓励制造业企业增加服务环节投入,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等。
鼓励互联网等企业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在线定制、线上到线下等创新模式,积极发展对产品、市场的动态监控和预测预警等业务,实现与制造业企业的无缝对接,创新业务协作流程和价值创造模式。
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节能环保、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融资租赁、人力资源服务、售后服务、品牌建设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发行股票、债券,鼓励与境外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
【政府怎么做?】
简政放权。
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合理限制。
切实加强监管,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
推进制造业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设中国制造信用数据库,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动态评价、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推行企业产品标准、质量、安全自我声明和监督制度。
以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先进制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高等学校建设一批工程创新训练中心,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高等学校转型,建立一批实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示范,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采取多种形式选拔各类优秀人才重点是专业技术人才到国外学习培训,探索建立国际培训基地。
鼓励大学、科研院所、工程中心等对中小企业开放共享各种实(试)验设施。
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由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组长,成员由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担任。
编辑:贾钊
【科普: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是: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创新+融合+基础能力】
发展各类创新设计教育,设立国家工业设计奖,激发全社会创新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
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机械、服务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
【质量+品牌】
实施工业产品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针对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电子元器件等重点行业)。使重点实物产品的性能稳定性、质量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使用寿命等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在食品、药品、婴童用品、家电等领域实施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质量自我声明和质量追溯制度,保障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
将质量违法违规记录作为企业诚信评级的重要内容,建立质量黑名单制度,加大对质量违法和假冒品牌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建立区域和行业质量安全预警制度,防范化解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严格实施产品“三包”、产品召回等制度。
积极引领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大幅降低电子信息产品生产、使用能耗及限用物质含量,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和绿色基站,大力促进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持续提高绿色低碳能源使用比率。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强化技术装备支撑,提高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废旧金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综合利用水平。
打造绿色供应链,加快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体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加强节能环保监察,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开展绿色评价。
【重点领域】
全面突破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核心路由交换技术、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光传输技术、“未来网络”核心技术和体系架构,积极推动量子计算、神经网络等发展。
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
加快大型飞机研制,适时启动宽体客机研制,鼓励国际合作研制重型直升机。加快推进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工程,适度发展深空探测。
突破豪华邮轮设计建造技术。
研发新一代绿色智能、高速重载轨道交通装备系统。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
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实现生物3D打印、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结构调整】
激发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活力,发展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专注于细分市场的专业化“小巨人”企业。
鼓励制造业企业增加服务环节投入,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等。
鼓励互联网等企业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在线定制、线上到线下等创新模式,积极发展对产品、市场的动态监控和预测预警等业务,实现与制造业企业的无缝对接,创新业务协作流程和价值创造模式。
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节能环保、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融资租赁、人力资源服务、售后服务、品牌建设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发行股票、债券,鼓励与境外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
【政府怎么做?】
简政放权。
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合理限制。
切实加强监管,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
推进制造业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设中国制造信用数据库,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动态评价、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推行企业产品标准、质量、安全自我声明和监督制度。
以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先进制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高等学校建设一批工程创新训练中心,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高等学校转型,建立一批实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示范,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采取多种形式选拔各类优秀人才重点是专业技术人才到国外学习培训,探索建立国际培训基地。
鼓励大学、科研院所、工程中心等对中小企业开放共享各种实(试)验设施。
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由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组长,成员由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担任。
上一篇:马钢四钢轧总厂3号转炉托圈炉内探伤无缺陷
下一篇:机器人将怎样改变中国制造业?
相关文章:
·安进:中国制造需要工匠精神(2015-07-06)
·李克强发问中国制造:能否造和外国一样好用的笔(2015-07-06)
热文推荐
关于我们丨
投稿信箱丨
广告服务丨
法律声明丨
联系我们丨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