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网

中国企业报 企业自己的报纸    邮政代号:1-128 全年定价:288元     欢迎到全国邮局订阅!

中国企业网安企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新闻 >
总书记半年内三次接见一位企业家背后的秘密
2016-07-01 14:03:17   来源:中国企业网安企在线
作者:张晓梅 张骅
 
  习大大每年接见的各类人物,从各国政要到企业精英,从大学教授到普通工人农民,可谓不计其数,但在5个月内三次被习大大接见可谓不多见。无论是奥巴马,还是普京;无论是任正非,还是马云。据统计,被习大大接见也没有如此频密。而在国内就有这样一位企业家,从今年1月到6月期间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就被习大大接见了3次,他就是奇瑞汽车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
\

\

\
  那么,习大大为什么在短短5个月的时间里三次接见尹同跃呢?这背后有什么秘密?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三次接见,看看到底是因为什么。
  第一次--
  时间:2016年1月
  地点:伊朗
  关键词:国际化
  事件回放:今年1月份,习大大访问伊朗期间,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作为中国汽车企业唯一的代表,随同主席访问伊朗,并代表奇瑞正式签约伊朗汽车工业园扩建项目,受到习大大第一次接见。奇瑞汽车由此在海外“朋友圈”刷屏。
  解读:目前,奇瑞已进入国际化2.0战略,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再到“走上去”,深耕市场,已进入打造品牌的发展阶段。而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所涉及的60多个国家中,奇瑞产品的覆盖范围已达46个国家。而仅在伊朗一个市场,奇瑞累计销量就近20万辆,如今的奇瑞已成为伊朗第一大外资汽车企业。今年1-5月份,奇瑞汽车在伊朗销量达18015辆,同比增长8.6%。今年1月份,在习大大对伊朗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奇瑞与伊朗方面签下扩建伊朗汽车工业园项目,成功落下2016年“国际化2.0战略”的第一子。奇瑞伊朗工业园以现有6万辆产能工厂为基础,新增10万整车及零部件配套,搭建更具竞争力的伊朗工业园区。在打造区域化制造产业聚群的同时,奇瑞汽车将为伊朗其他汽车企业提供零部件配套。而随着汽车工业园的逐步建成,奇瑞在伊朗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也将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第二次--
  时间:2016年4月26日
  地点:中国科技大学(安徽省合肥市)
  关键词:新能源
  事件回放:4月26日,在安徽考察的习大大视察了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对奇瑞展示的首台全铝车身轻量化纯电动车很感兴趣,现场尹同跃董事长向习大大详细介绍了奇瑞新能源汽车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习大大对尹总提出的要造老百姓“使得住”的电动车、“愿意买”的电动车、“买得起”的电动车给予充分肯定。
  解读:奇瑞从2000年开始从事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与开发,先后承担了20余项国家“863”计划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10余项省市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取得相关核心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的发展。多年来,奇瑞一直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投巨资打造核心技术和研发体系,通过多年培养和引进,奇瑞打造了一支超过5000余人研发团队,其中新能源专职研发人员600余人。此次,习大大参观的就是奇瑞全新开发的全铝车身轻量化纯电动汽车。
  第三次--
  时间:2016年6月
  地点:北京展览馆
  关键词:创新
  事件回放:6月1日至6月7日,“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京举办,奇瑞携氢动力新能源汽车和全铝车身轻量化纯电动车,作为中国汽车企业唯一代表参展。6月3日,习大大来到现场的奇瑞站台,再一次和尹同跃董事长以及奇瑞工作人员亲切会面。
  解读:10多年来,奇瑞汽车每年投入营业收入的5%-7%,累计近300亿元人民币研发投入,形成了各种车型、各种部件从设计、开发到试制、试验的比较完整的自主创新能力。尤其在高端发动机、变速箱、新能源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成绩。通过自主创新,奇瑞在TGDI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技术、DVVT双可变气门正时技术、CVT无级变速器以及新能源等一大批核心技术上获得突破,带动了全系产品的全面技术升级。在知识产权建设方面,截止目前,奇瑞已累计申请各项专利13395件,累计获得授权专利8523件,位居中国品牌汽车企业第一位。由于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奇瑞汽车成为我国首批“创新型企业”。此外,奇瑞紧密跟踪世界汽车先进技术的发展方向,开展前瞻技术的预先研究和原创性研发,以提升奇瑞创新前沿技术储备实力。形成了较强的前瞻技术研发能力。
  各位同学,看了以上的事件回放有什么感想呢?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习大大一再接见尹总,就因为奇瑞坚持自主创新,坚持走“技术、品质、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坚持打造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汽车品牌!
  而这些才是这三次接见背后的真正秘密。
 

上一篇:热门小型SUV买谁更划算,新瑞虎3VS瑞风S3
下一篇:最后一页

关于我们投稿信箱广告服务法律声明联系我们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