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才走进奇瑞参加“企业开放日”活动
2016-07-12 08:44:53 来源:
作者:张骅 张晓梅
7月1日-7月4日,奇瑞公司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2016企业开放日”活动,共邀请了国内包括合肥工业大学在内的12所大学的学生及老师共50余人走进奇瑞,深入了解汽车研发与制造过程,体验“创新奇瑞,让你更精彩”的企业使命和文化。
通过此次参观和深入体验,一行人亲身感受了奇瑞的创新活力和研发实力,了解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特别是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历程、现状,尤其是奇瑞汽车先进的自动化生产工艺、比肩国际的研发能力让师生们深感震撼。通过此次企业开放日活动,一方面引发了年轻学子们对汽车行业、对中国自主品牌发展的关注,同时,也为高校学子们提供了一次深入接触企业了解社会的机会,充分体现了奇瑞汽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担当。
奇瑞公司对此次企业开放日活动高度重视。7月1号上午,师生一行抵达奇瑞汽车公司总部,在介绍了奇瑞最新研发的新车型后,奇瑞汽车副总经理冯武堂向同学们介绍了奇瑞公司“谋于陋室,成于荒滩”的发展历程以及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品牌”的战略目标。冯武堂表示,奇瑞致力于提高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地位,并与现场师生共勉,鼓励大家共同学习,为中国汽车在国际舞台上更加精彩而一齐喝彩。
接着师生一行人又参观了奇瑞公司的生产车间和实验中心。车间清洁、明亮、有序,上百台机器人紧密配合、有条不紊,一些不得不由人工完成的部分也加入了机械臂来减轻人工操作的负担,自动化程度非常高流水线作业让一行人深深震撼。而在实验中心,据技术人员介绍,奇瑞的试验验证都是按照行业最高的标准做的,譬如坏路和误用试验就做了170多项,远远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奇瑞通过强大的试验验证能力为正向研发提供强大保障。
冯武堂表示,奇瑞汽车不仅为社会提供汽车产品,还有将中国汽车打造成世界级汽车品牌的战略目标。“自主创新”一直是奇瑞发展战略的核心,目前,奇瑞形成了从开发到试制、试验完整的产品研发体系,在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技术高端发动机、CVT无级变速器以及新能源等一大批核心技术上更是获得重大突破。同时,奇瑞深知“欲造车先造人”的人才理念。不仅有世界级水平的设计和技术团队,博士后工作站等雄厚人才储备力量,还打造了行业领先的培训基地,重点培育奇瑞年轻血液,打造人才发展通道。
此次“奇瑞汽车2016企业开放日”活动,除了让大学生实地了解汽车生产制造的主要环节,感受奇瑞汽车国际标准的研发和制造能力外,同时也希望吸引年轻学子对中国汽车制造业和汽车品牌的关注。中国汽车产销跃居世界第一多年,迅猛发展的中国汽车以及中国汽车市场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成为世界第一汽车消费大国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打造汽车强国,这中间最大的差距就是自主品牌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最后,冯武堂勉励大学生们努力学习,为将来有机会积极投身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打好基础,为将中国打造成世界汽车强国添砖加瓦。
7月1日-7月4日,奇瑞公司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2016企业开放日”活动,共邀请了国内包括合肥工业大学在内的12所大学的学生及老师共50余人走进奇瑞,深入了解汽车研发与制造过程,体验“创新奇瑞,让你更精彩”的企业使命和文化。
通过此次参观和深入体验,一行人亲身感受了奇瑞的创新活力和研发实力,了解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特别是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历程、现状,尤其是奇瑞汽车先进的自动化生产工艺、比肩国际的研发能力让师生们深感震撼。通过此次企业开放日活动,一方面引发了年轻学子们对汽车行业、对中国自主品牌发展的关注,同时,也为高校学子们提供了一次深入接触企业了解社会的机会,充分体现了奇瑞汽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担当。
此次“奇瑞汽车2016企业开放日”活动,除了让大学生实地了解汽车生产制造的主要环节,感受奇瑞汽车国际标准的研发和制造能力外,同时也希望吸引年轻学子对中国汽车制造业和汽车品牌的关注。中国汽车产销跃居世界第一多年,迅猛发展的中国汽车以及中国汽车市场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成为世界第一汽车消费大国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打造汽车强国,这中间最大的差距就是自主品牌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最后,冯武堂勉励大学生们努力学习,为将来有机会积极投身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打好基础,为将中国打造成世界汽车强国添砖加瓦。
上一篇:合肥市瑶海区乒乓少年赛场显身手
下一篇:合肥市瑶海区防汛抢险人员排险情保安全
相关文章:
·奇瑞艾瑞泽3斩获C-NCAP碰撞安全五星评价--时空(2015-07-03)
·奇瑞汽车 阿根廷逆市增长(2015-07-17)
·奇瑞瑞虎5/艾瑞泽7情感加盟《我的宝贝》(2015-07-20)
·奇瑞呵护《我的宝贝》“人车一体”气质最合拍(2015-07-22)
·奇瑞上半年出口量位居国内汽车出口冠军宝座(2015-08-06)
热文推荐
关于我们丨
投稿信箱丨
广告服务丨
法律声明丨
联系我们丨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