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打造奇瑞牌轿车&发动机再获安徽名牌产品
2017-03-28 14:03:21 来源:中国企业网安企在线
作者:张晓梅 张骅
近日,记者获悉,安徽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授予“奇瑞牌轿车”、“奇瑞牌发动机”为2015-2016年度“安徽省名牌产品”荣誉称号,这是继奇瑞获得第三届“安徽省政府质量奖”后,权威机构再一次对奇瑞质量品牌建设所取得成效的肯定,更是对奇瑞一直以来坚持以匠心精神打造“世界级品质”产品的高度认可。
聚焦质量品牌体系提升,诠释“中国工匠”新内涵
质量品牌提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也是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正如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做的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提到要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切实推进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和内涵式增长时代,这无疑为国内汽车行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为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创新的引领者和中国品牌的先行者,奇瑞汽车近年来通过持续推进技术、品质、国际化的品牌战略,精耕细作、深练内功,成功地实现战略转型2.0阶段的新跨越,在提升体系能力的同时,带来品质与品牌的全面跃升。
在战略转型2.0时代,奇瑞始终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建立协同开发机制,推动正向体系持续升级。在全新的正向研发体系下,奇瑞以市场导向及消费者体验为核心,着力推进更安全、更节能、更环保、更智能等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并成功应用到奇瑞新一代产品上。奇瑞作为目前唯一拥有“双平台”产品的中国品牌车企,在正向开发体系和能力建设方面已经进入快车道,汽车平台化技术正在领跑中国品牌,不断夯实与合资企业全面竞争的“内家功底”。
与此同时,结合新时代下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奇瑞优化梳理了包括质量、研发、营销等在内的九大管理运营体系,全面推行全球一体化的CPS(奇瑞生产方式)和TPM(全面生产管理)模式,深化体系能力建设。如今的奇瑞已拥有一整套完善的体系流程,建立起“十大专业线”与“五大产品线”融合的双矩阵式开发管理模式,形成整车产品开发“V”字型流程,为打造高品质产品、树立卓越品牌打下了坚实基础。
追求极致品质永无止境,树立中国品牌新巅峰
2016年底,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公布了最新一批车型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碰撞试验结果,艾瑞泽5以56.24分的高分获得2015版C-NCAP五星安全评价,并成为该版新规程实施以来中国品牌A级轿车获得的最高分。
2016年10月瑞虎7进行了全球首次公开“三车连环追尾”安全碰撞测试,测试结果远优于法规标准;11月22日,瑞虎7又经历了一场号称史上最严格的全球直播暴力拆解,瑞虎7依托先进的T1X平台,无论是设计、性能,还是安全、品质都完全达到了比肩国际的技术水准。此外,奇瑞产品近年来屡屡斩获国内外各种重量级大奖,为奇瑞卓越的品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让世人看到自主品牌不断突破的“向上的力量”。目前,奇瑞产品的可靠性技术指标中,3MISIPTV(3个月内千车故障率)数值仅为25,远优于自主品牌的50,高于主流合资品牌的30,产品品质媲美合资。以艾瑞泽5、瑞虎7为代表的奇瑞新一代2.0产品“性能自主领先,品质超越合资”,具备了与主流合资品牌竞争的综合实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汽车消费者也迎来了整体升级,消费者更加关注汽车的品质与品牌。
2015年法国益普索的新车产品质量调查结果,奇瑞得分334分,高出细分市场平均得分109分,而同属奇瑞旗下的观致品牌以159分的佳绩,大幅领先其他自主品牌,位居中国品牌第一位。凭借在一系列权威机构测评中的出色表现,奇瑞品质达到合资品牌产品的水平,品牌形象不断刷新着中国汽车品牌的新高度,品牌溢价能力大幅提升。
凭借在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本次奇瑞牌轿车、发动机荣膺“安徽省名牌产品”荣誉称号可谓实至名归。2017年,是奇瑞战略转型2.0“成长年”,未来奇瑞将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依托日益完善的正向开发体系,开发符合全球市场标准的产品,以“匠心”打造卓越品牌。
上一篇:华菱汽车南京港口物流用户交流会圆满举行
下一篇:最后一页
相关文章:
·奇瑞汽车阿根廷逆市增长(2015-07-15)
·奇瑞瑞虎3性价比让消费者刻意追求(2015-08-06)
·奇瑞风云2官降8600元,购风云2、E3仅合3.99万元起售(2015-08-07)
·奇瑞“双虎”燃情感恩月,四重售后专属好礼纷呈(2015-08-13)
·十年品质信赖奇瑞瑞虎全球用户突破百万(2015-09-17)
热文推荐
关于我们丨
投稿信箱丨
广告服务丨
法律声明丨
联系我们丨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