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网

中国企业报 企业自己的报纸    邮政代号:1-128 全年定价:288元     欢迎到全国邮局订阅!

中国企业网安企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新闻 >
钱营孜矿环境保护碧水蓝天映矿山
2018-07-12 15:08:57   来源:中国企业网安企在线
作者:吴琼
\
\
\
  抓环保,就是抓发展。钱营孜矿将绿色发展作为一场深刻的革命,严守生态红线,坚持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算大账、算远账、算总账,全方位、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矿区面貌年年增绿、岁岁添彩,生态环境整体好转。工业广场一角

落实主体责任,钢规铁纪牢筑生态红线
  “绝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和好看的经营指标!”钱营孜矿始终将环保视作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放在与安全、稳定同等重要的位置,恪守不环保不生产。
  该矿坚持每周一办公会专题学习传达上级有关环保工作部署,研究解决环保问题,恪守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将形成了主要领导重点抓、分管领导经常抓、相关部门具体抓、责任人员亲自抓的环保工作格局。年初与基层单位签订环保目标责任状,把环保指标作为刚性、约束性指标,纳入整体经营绩效考核。逐级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量化责任目标,逐级传导压力,增强干部环保意识,并通过环保专题会交流各单位工作经验,不断提升全员环保意识。
  “国家已把环保工作上升为蓝天保卫战,这足以说明保护生态刻不容缓。今年1—5月,我们共开展环保专项督察和动态检查92次,并对存在环保隐患和问题的单位进行定期通报处罚。”钱营孜矿生产技术部环保主管毛雨虹说。

科技引领,从源头保卫碧水蓝天
  钱营孜矿超前思维、自我加压,以高于国家和行业标准配备煤炭环保装置,从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就对储煤仓进行高标准全封闭。坚持安全和健康两手抓、两手硬,构建了职业危害防治分级负责体系,建立完善《职业危害防治经费保障及使用管理制度》等10项管理制度;坚持“效益下滑生态投入不降”,以智能化、自动化的新技术、新装备,着力根除职业病危害因素。该矿在井下建设形成了采煤面高压喷雾系统、掘进高效除尘系统、煤层注水系统、风流除尘系统及智能化监测监控装置等“五大系统”,防尘自动化水平达95%以上。
  自地面生活区和工厂区到井下沿线和采掘头面,全部安设了洒水、喷雾、灭尘、封尘、冲尘和洗车等除尘系统,形成了立体式、全方位的综合防尘治理体系;推广机械化上料湿式喷浆新工艺,应用新型耙斗式装岩机,实现了岩巷掘进一体化连续作业。综采工作面超前支护支架的应用、柔性网在综采工作面收作铺网中的应用、远距离供电、集中供液技术、长距离定向钻孔钻进技术“四项技术”的应用在矿井安全、双效提升方面发挥出较大优势,体现了设备保安、设备强安的理念,践行了工程治理的优越性。

绿色低碳,打造环境友好型煤炭企业
  在矿井水循环利用方面,该矿坚持“清污分流,逐级净化,循环利用”的原则,构建矿井水综合利用体系:在井下建成强力磁种水处理系统,每小时处理能力达到200立方米;井下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后,用于井下防尘、设备冷却,减少了设备管道的腐蚀磨损,破解了水仓清挖的难题,实现了“矿井不排水”的目标;完善工厂区、生活区污水管网,改造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中水回收用于洗煤、煤场防尘控制、工厂绿化,从而减少了自来水用量,年节省费用230万元。
  在优化洗选工艺方面,钱营孜矿组织专业团队,对选煤厂进行系统诊断,优化原煤动筛系统,改造了无压重介旋流器,应用粗煤泥回收系统,提高分选精度;优化原煤、中煤、精煤存储系统,实行封闭式存放和运输;完善煤场防尘设施,建设自动化喷雾装置,对煤场道路进行集中冲刷,达到了现场不积尘的效果;立足环境保护、生态恢复、资源利用,对投产初期形成的塌陷区进行综合整治,组织村民改造水塘80多亩,建成了集种植、养植、休闲于一体的经济生态园。
  在煤矸石消耗方面,集团公司在该矿投资建设了煤矸石砖厂,注册资金5000万元。利用废弃煤矸石自身热量内燃,烧结成型煤矸石砖。年设计生产能力1.2亿块标砖。在建厂阶段就配备完善了脱硫设备、除尘设备及标准化厂房。“为了响应‘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号召,我们配置了洒水车、冲车机、舞炮、扫地机、自动监测仪等,共计投入300万元,相比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再多的投资也值得。”煤矸石砖厂负责人于文斌说。这个砖年用煤矸石20万吨,可减少堆积土地29.7亩,促进了矿山生态环境绿色环保。
  钱营孜矿制订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实施方案,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持续加大对矸石山和矿区的综合整治,形成农田、绿地、生态花园。本着见缝插绿的宗旨,种植花木、果树美化矿区环境,宿舍区绿树如盖、绿草如茵,亭榭相接,鸟语花香。目前,矿区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矿井被评为“全国最美矿山”。

上一篇:安徽淮南浇筑箱梁保障商合杭高铁建设
下一篇:最后一页

关于我们投稿信箱广告服务法律声明联系我们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