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黄山市政协不遗余力
2016-05-25 15:13:59 来源:中国企业网安企在线
作者:张晓梅/郝玲
清澈的新安江徐徐东流,它流经的地方空气清新,鱼翔浅底。这一江清水在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同时,更为其流域的皖浙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水资源。这一幅美丽山水画卷的形成,得益于黄山市政协多年来的极积建言,这些建言促成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实施。这是5月23日,本报记者在黄山采访时的真实感受。
新安江干流总长359公里,三分之二在我省黄山市境内。安徽省界断面多年平均出境水量为60多亿立方米,占千岛湖年均入库水量的68%以上。正因为有上游黄山境内源源不断清澈的水源,使得千岛湖保持全国水质最佳湖泊之一,成为浙江及华东地区水质最好的大型水库,为下游及长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水资源保障。
2010年12月9日,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在浙江千岛湖调研后,预备形成《关于千岛湖水资源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期间征求安徽省和黄山市的意见,黄山市政协针对调研报告涉及到的有关问题,迅速组织力量调研,全面客观地反映加强新安江流域保护与治理工作,提出六个方面的建议,得到全国政协调研组的高度重视和采纳。黄山市政协关于“建立新安江全流域国家生态保护试验区”、“在黄山市建立国家低碳高新经济开发区”等具体建议,被吸纳到调研报告当中。调研报告先后得到了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促成了我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
多年来,黄山市政协持续跟踪新安江生态保护治理工作,每年安排专题调研或视察,黄山市各民主党派和相关界别委员也积极运用提案、大会发言、社情民意以及其他渠道建言献策。黄山市政协委员及时开展调研,顺江而下,实地调查了解试点实施情况,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现场协商研讨,切实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目前,补偿试点资金量少且用途比较窄,主要用于项目治理,没有扩展到渔民、林农、生态移民等生态保护直接补偿等方面。流域每年仅村庄垃圾清理和河道打捞近4000万元,且一些企业的关停并转、林农补助、环境监测管理等均未纳入补偿范围。一旦试点工作结束,靠本市财力很难稳得住目前良好态势。”研讨中,黄山市财政局对资金来源表示担心,委员们当场给出三条建议,“积极争取延长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期限,并作为常态化机制固定下来;争取国家设立黄山碳交易所,探索实施水量补偿和森林碳汇生态补偿试点;鉴于黄山市森林覆盖率达77.4%和水源涵养地功能,积极争取列入国家层面的政策性森林保护试点,并将流域公益林补助扩延到全市范围”
“由于上游缺少大型调蓄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河道调丰补缺能力薄弱,导致水体自净能力降低,一旦遭遇特殊情况、极端天气,新安江水质各项指标很难控制。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给水源保护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保持水质持续改善难度大。”黄山市环保局负责同志难掩内心忧虑。委员们感到保护压力不断加大,建议积极推动国家牵头制定《新安江流域管理条例》,强化流域综合管理机构职能,统筹协调跨省行政区域保护和发展等重大事宜,依法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争取上游月潭水库项目早日开工建设,科学调剂雨水丰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针对黄山市新安江保护局提出的新安江保护延伸扩面难的问题,委员们提出,要把试点工作同美好乡村建设、村镇环境整治、扶贫开发等工作结合起来,建立项目运营管护长效机制,营造群众参与支持的良好氛围;尽快制定退养渔民的帮扶政策,促进退养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在黄山市政协多年持续的大力呼吁下,自试点工作启动以来,黄山市委、市政协坚持“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补偿理念,大力推进新安江流域管理和治理工作,加强对率水河、横江、丰乐河等重点河道的疏浚、生态修复及水土流失治理,实施新安江干支流网箱退养3437只,以“河长制”开展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实行“组收集、村集中、乡镇处置”的垃圾处置体系,干流上建立了8支打捞队,流域共配备保洁员2791名;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对51个规模畜禽养殖场、27个规模化生态茶园进行整治;加快循环经济园区,搬迁企业34户,实现污水集中处理。日前,皖浙两省联合监测显示,新安江水质好于2008-2010三年平均水平。
上一篇:黄山市政协为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建设建言献策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文推荐
关于我们丨
投稿信箱丨
广告服务丨
法律声明丨
联系我们丨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