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网

中国企业报 企业自己的报纸    邮政代号:1-128 全年定价:288元     欢迎到全国邮局订阅!

中国企业网安企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新闻 >
庐阳工业区:智能工厂连通上下游
2016-02-04 17:54:52   来源:中国企业网安企在线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晓梅 / 郑小彦 赵明
\
    “目前智能样板工厂职工80人,人均月产值3.5万元,相比传统生产方式下的1.8万元,实现了成倍的效益增长。”安徽合肥奥瑞数控科技有限公司试点“智能工厂·服装产业集群”项目一年来,尝到了“工业4.0”的甜头。
    合肥市庐阳工业区将“产业集群”与“智能化工厂”相结合,将传统加工产业和“互联网+”相结合,迎合市场需求及政府导向,利用现有资源,积极探索构建以智能制造及“互联网+”为核心的“智能工厂·服装产业集群”项目,搭建高效、完善、无缝对接的服装产业链,解决当前中小型服装加工厂订单难、用工难、转型难的燃眉之急,掀起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的工业4.0潮流。
 
困境倒逼,制造业走向集群化
    近年来,服装行业面临着原材料成本持续上升、人力资源严重短缺、生产管理松散无序等诸多问题。有业内人士表示,在传统工厂面前,消费者行为改变、产品周期缩短、供应链风险增加、售后服务复杂化等诸多方面因素都在威胁着传统服装企业的经营。随着电商等新型销售方式的出现,大量订单进一步显现出样式多、定量小、时限短等特点,传统企业的生产在应对订单的新变化、新要求上也出现诸多不适应。
    “为此,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相关文件与措施,积极引导各地企业加快‘机器换人’、‘互联网+’、‘工业4.0’的技术改造与升级步伐。”奥瑞数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罗华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合肥打造“智能工厂·服装产业集群”项目正是积极主动作为,引导传统产业与“互联网+”、“工业4.0”相结合的具体举措。
    “如果说传统工厂在解决产能、产品的标准化、质量和成本的优化等一系列问题时展现了其优势,那么智能工厂则将在此基础上,重新解决消费者差异化的需求,提高生产的灵活性,以及向工厂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实现统一、规范的集群化管理。”罗华解释。
 
智能工厂,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据了解,“智能工厂·服装产业集群”,是以“互联网+”模式,汇聚相关产业园区、技术科研机构、服装品牌运营商、淘宝电商、服装加工厂等相关机构及企业,共同搭建和完善一批面向中小型服装企业的研发、生产、咨询、检测、信息、服务等综合运营平台,通过信息化网络综合利用各类信息和资源,并采用各种方式灵活整合或联合中小企业,帮助各类中小企业更好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在合肥奥瑞数控,每个制衣环节都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服装订单由“淘工厂中心”统一联系与下发;技术研发中心负责设计、开发、制版,确保服装样板开发的品质和时效性;生产运营中心负责组织和统筹集群裁剪中心和缝制工厂的组建、生产和管理,从而实现真正工业4.0定义下的个性化定制模式。
    罗华还算了一笔账,以每个集群服务10家工厂、每家工厂生产人员数量50—70人计算,加上集群管理人员,可解决700—800人的就业问题。通过智能化设备的引进与科学托管,50人工厂完全可以创造出100人的效益,以每家工厂可创造年营业收入3000万元、税收6%计算,该集群一年能够为国家创造1800万元的营业税收。
 
“互联网+”打通产业上下游
    这场服装业的产业集群浪潮,从订单开始就走智能化道路。
    由“淘工厂中心”统一联系与下发,该中心与淘宝商家、阿里商家、线下品牌商家、各大服装批发市场、各类服装代理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掌握最及时的服装流行款式信息与订单加工信息,核算出合理的加工费用与加工周期,并根据集群各工厂的实际产能情况下发到相关厂家。
    “之后,将集合服装3D测量系统、3D试衣系统,通过电脑、智能手机APP等终端设备,适时将消费群体的个人信息传递至智能化工厂,智能化工厂将根据所获得的数据快速下单生产,并将整个生产流程通过可视化的视频传递至下订单的消费者手机上,从而实现真正工业4.0定义下的个性化定制模式。”罗华说,而在裁剪生产环节,更是由“生产运营中心”完成。中心根据不同工厂的人员配备及资金预算情况,量身订制最适宜的整厂智能化设备配置方案。

上一篇:中外资本“合力”物流设备租赁
下一篇:合肥市瑶海区“猴娃”送福迎新春

相关文章:

·合肥市庐阳区首届双创大赛决出一二三等奖(2015-11-19)

·合肥庐阳打造互联网创业“创投服务”引擎(2015-12-22)

·落户合肥庐阳谷歌开发者创业加速器降低创新门槛(2015-12-23)

关于我们投稿信箱广告服务法律声明联系我们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