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网

中国企业报 企业自己的报纸    邮政代号:1-128 全年定价:288元     欢迎到全国邮局订阅!

中国企业网安企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新闻 >
2016合肥工业20项亮点精彩纷呈
2017-02-10 10:58:38   来源:中国企业网安企在线
作者:郝玲 张晓梅

  日前,从合肥经信委获悉,2016年,合肥市工业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升,全年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3位,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
  据了解,2016年,合肥市经信委获国家、省级表彰十多项:获得合肥市委综合考核评价“好”等次、合肥市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单位”、“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单位一等奖第一名”等殊荣;获批国家再制造产业集聚区、国家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市……转型升级、蓄势向前,合肥工业用“稳增长”实绩交上了一份有说服力的答卷。2016年合肥工业呈现出20项亮点:

1、工业产值迈入“万亿俱乐部”
  2016年,合肥市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工业增速高于全国、全省水平,工业总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9位。合肥市经信委加强监测预警。对总量占全市60%的120户重点企业坚持按月监测分析,及时跟进生产经营波动并协调解决。强化运行调度。健全考核办法和机制,增强各县(市)区、开发区发展工业经济的责任意识。完善要素保障。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融资、用工、物流等方面困难,协调市直部门合力推动。

2、“三年技改”全面启动
  2016年合肥工业投资增速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工业投资总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3位,增速居中部第一位。全年技术改造投资预计1330亿元,占工业投资超六成,成为工业投资稳步增长的主要动力。完善顶层设计。提请市政府印发出台《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合肥市工业投资与技术改造导向目录》,全面推动智能化改造。实施对标诊断。对照行业领先技术、行业标杆等,免费为72户企业开展技改诊断,生成一批高质量、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加大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实施整厂、整车间智能化改造,对项目设备投资奖补比例最高可达20%。研究制订财政贡献增量奖实施细则,项目新增税收前3年财政贡献增量地方留成部分最高全额奖励企业。

3、产业转型“捷报频传”
  2016年合肥市加快产业“调转促”步伐,重点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动力。抢跑“调转促”。编制印发《合肥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启动“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创建工作,出台传统制造业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新增千亿产业。汽车产业、光伏及新能源等产业保持20%以上增速,汽车产业成为我市第四个“千亿产业”。再添“国字号”载体。获批国家级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集聚区,全国首台使用国产主轴承的再制造盾构机在肥顺利下线,结束了我国在盾构再制造领域主轴承制造空白的历史。

4、重点项目实现“动力转换”
  合肥市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以项目建设进度保障工业投资力度。谋划储备一批重点项目。新增两批386个技改项目列入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项目总投资296.5亿元。抓好“十大重点产业”项目调度。调度亿元以上重点项目703个,项目总投资10799亿元。采取派单销号、全程代办等方式服务项目建设,协调解决近100个制约产业发展及项目建设的问题。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实行建账、挂牌、销号管理,推动35MW燃气轮机研发和产业化、龙芯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式落地;京东方10.5代线、晶合12英寸晶圆制造、康宁10.5代玻璃基板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中车轨道交通车辆造修基地、惠科液晶电视机及配套等项目相继竣工投产。

5、“两创”产品打响“合肥造”品牌
  2016年合肥市坚持产品导向,为企业开拓市场提供政策和服务供给,形成工业产品与市场的良性互动。“两创”产品开拓市场。针对自主技术创新和首创型产品,出台“两创”产品推广使用和认定管理办法,发布首批171户企业496个产品,在市政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推广应用。推出“合肥造”系列精品。围绕示范应用,编制轨道交通产业企业和产品目录、光伏产品推广目录、推荐节能环保产品技术导向目录等。中建材(合肥)和长源液压,分别入选国家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培育企业。推动优势产品产需衔接。组织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机器人等重点产品产销对接会,办好第十届家博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展等品牌展会,帮助优势地产品产需衔接。

6、“扶小助微”列全省考核第一
  合肥市积极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年度民营经济考核继续位列全省第一,获得安徽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加强民营经济条例落实。修订出台《合肥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开展优质小微企业推介。年内向在肥金融及信用担保机构推介1167户优质工业小微企业,对269户小微企业实施贷款贴息,拨付贴息资金5664.97万元。助力实体经济融资。截至2016年11月末,全市小微企业续贷过桥资金规模6.81亿元;扶持企业2174户,累计提供周转贷款金额109.94亿元。搭建民企项目合作平台。落实签约项目94个,总投资1556亿元,签约项目数和投资额均居全省首位。其中工业项目60个,投资额614亿元。

7、“中国软件名城”步履坚定
  合肥市全力支持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软件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推动“中国软件名城”申报工作。明确建设目标。出台《关于创建“中国软件名城”管理办法》,编制《合肥市争创“中国软件名城”工作实施方案》,细化争创任务内容。加强载体平台建设。建成中国智能语音产业园、“一中心,三基地”、东湖高新产业园等各类软件产业孵化器十余个,公共服务平台30余家。鼓励龙头带动。科大讯飞列“2016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第54位。科大讯飞、继远软件等2家企业收入超10亿元,8家企业增速超50%。

8、世界级光伏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2016年,合肥市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推广应用为抓手,以工作创新为动力,光伏产业发展继续保持健康较快发展。产业链方面,形成从玻璃基板-多晶硅原料-电池片-组件-逆变器-储能电池-发电工程等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政策支持方面,出台市光伏产业发展政策,2亿元专项资金直补光伏企业,扶持力度继续保持“全国最优”。推广应用方面,全市已并网光伏发电系统3700多个、累计装机规模1050.31MW,位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光伏电站累计发电4亿千瓦时,占全市全社会用电量1.6%,有效缓解我市能源消费压力。模式创新方面,开展分布式智慧能源平台建设,探索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完成5项光伏地方标准的制订。

9、主城区“WiFi”免费全覆盖
  合肥市统筹推进“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获批国家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市。加快全市宽带网络升级改造。全市建成本地光缆纤芯长度达405万芯公里,家庭宽带继上海、武汉后率先突破20M;城区成型小区基本实现光纤到楼,可提供100M接入带宽。放大融合效应。积极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统筹规划和资源共享,促进网络电视(IPTV)、移动视频、有线电视网宽带服务等融合性业务的发展。加快“无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合肥市无线局域网安全认证管理平台”,四个主城区五大类重要公共场所已实现无线局域网免费全覆盖,建成AP点约2万个,其中主城区已建成约1.2万个。累计注册人数110余万人、认证超500余万人次。

10、8亿真金白银直补工业企业
  2016年,合肥市政策资金以“四两拨千斤”的效用“撬动”工业持续较快发展。精准制定政策。积极对接中央、省政策热点,结合当前企业提质增效的切入重点,加大对智能化改造、绿色制造、企业技术创新、中小企业融资等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兑现效率。全年先后组织5批次合肥市工业政策资金申报工作,兑现资金7.87亿元,受惠企业1472户(次)。加大政策宣贯。开展送政策“进县区、进园区、进乡镇、进企业”四进活动,共组织近30场政策解读专场。编制印发《2016年新型工业化政策汇编》4000余本,覆盖3000多户企业。

11、“智能制造”引领新变革
  合肥市2016年以两化深度融合为抓手,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实施“百千万”创新工程。全年推动110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车间改造、15家企业开展智能工厂改造,目前已建成21家智能工厂、178个数字化车间。实施工业大数据应用试点。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工业云服务和工业大数据平台,推广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倡导智能制造生产方式。围绕智能产品、智能装备、智能关键部件和智能服务四个方面,实施“2345”工程。5个项目入选工信部2016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

12、“精品制造”推动“三品”战略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任务,合肥市不断提升品种丰富度、品质满意度、品牌认可度,提高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品种。积极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丰富和细化消费品种类,全市403家市级以上技术中心研发各类新产品超3600个。提品质。抓好星级班组、QC(质量控制)小组等基层质量组织建设。推行消费品能效标识、绿色标识等认证制度,新增41项“安徽工业精品”,31家企业获省质量奖称号。创品牌。加强城市品牌建设统筹,编制《合肥市“十三五”产业品牌发展规划》,2016年新增市级以上品牌示范企业51家。

13、工业设计城顺利“开城”
  合肥市?以工业设计作为突破口,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工业设计城顺利开城。重点打造国家级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国际人才港、国家工业设计实验室、中国工业设计博览馆等。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个工业设计机构(企业)签约入驻。设计中心蓬勃发展。拥有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175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39家、市级134家,工业设计中心总数稳居全省第一。设计成果丰硕。14家企业的31项设计产品获得德国红点、IF、美国IDEA等国际设计大奖,占全国同期获奖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

14、推广绿色制造新模式
  至2016年三季度末,合肥市规上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3509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15.8%。明确工作发力点。从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四个方面,探索合肥特色的绿色制造推广模式。推广节能产品。发布7批次《合肥市推荐应用节能环保产品、技术导向目录》,累计推广125个产品、15项技术。谋划工业节水及水污染防治。谋划编制《合肥市工业节水及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选取10户工业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试点。

15、减负政策为企业“松绑”
  合肥市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减负政策,全方位立体化减少企业经营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10月份,公布第二次经动态调整后的涉企收费清单,收费项目总数为77项,较之前减少12项。降低人工成本。失业保险费降费率政策为全市3.09万户企业减负3.51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下调为3.18万户企业减负9130万元。降低税负成本。前三季度,通过执行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降低税收成本18717.34万元。降低电力成本。落实“降价减费”措施,年减轻企业负担12.29亿元。

16、“三大”平台助推能源“双控”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2016年前三季度合肥市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同比仅上升1。63%。探索节能量交易。起草《合肥市节能量交易暂行办法(草案)》,建设节能量交易平台,试点节能量交易并逐步推广。完善在线监测机制。建设工业企业能耗、城市楼宇能耗在线监测两大平台,60户企业单位开展试点。开展能源审计。对全市130户年综合能耗在千吨标煤以上的企业(单位)实施能源审计。成功承办省暨合肥市节能宣传周。倡导以“节能领跑,绿色发展”,开展环巢湖低碳骑行、节能低碳进社区等活动,形成崇尚节约节能、绿色消费与节能低碳的新风尚。

17、城市发展“电力先行”
  2016年,合肥市强化全市电网规划建设、加强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确保电网建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需求。加快电网重点项目建设。坚持电网规划建设对接会和专题调度会制度,对电网建设重点事项及提前建设的10个重点项目,实行派单销号。推进有序用电。抓好全市迎峰度夏(冬)保供电。今年“迎峰度夏”期间,虽全市电网多项历史纪录被连续打破,仍全力确保了电网安全平稳运行。创新基础能源管理。探索合肥特色的能源和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四表合一”数据共享平台,年内全市“四表合一”试点建设目标完成率120.7%。狠抓安全隐患整治。完善电力设施保护四级监管网络,健全电力廊道常态管控对接机制,加快用户侧供电安全隐患整改。

18、国家级家电盛宴“十年磨一剑”
  经过十年精心培育,家博会已成为安徽省唯一体现工业经济发展成果的国家级展会。规格提升。展会正式获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并将主办单位调整为工信部、中国贸促会、安徽省人民政府。规模壮大。展览面积6万平方米,吸引了国内外400余家企业参展,2万余件新品集中亮相,近20万国内外人士观展,20多个境外国家和机构驻华官员等出席活动。品牌云集。惠而浦、美菱、荣事达、西门子、库卡、英集斯、阿里巴巴、佳能、博世、格力、康佳、海信、海尔、美的、乐视、华米、万和等品牌企业的新品均有展示。精彩纷呈。集中展示智能家电、消费电子产品,以及VR、全息、机器人、智慧医疗、人机交互等新技术、新产品。

19、荣事达“双创”模式成为国家级典范
  合肥市依托国家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抓好三年行动方案和相关政策落实,完善“双创”供给服务体系。形成特色双创典范。荣事达电子电器采取“合伙人制+事业部制”模式,实施创业全程精细化扶持的做法,成为国家级典范。完善公共服务。完成《合肥市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规范指引(标准)》起草。新认定10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丰富创业载体。高新区入选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17个“区域示范基地”。全年新增2家国家级、25家省级、35家市级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新备案小微企业创业基地81个,总面积37.7万平方米,带动创业团队5760个,吸纳就业人数6万人。

20、队伍建设获得三项“殊荣”
  2016年合肥市经信委获得年度“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单位一等奖第一名”、市委综合考核评价为“好”等次、“合肥市年度目标管理责任考核优秀责任单位”等三项荣誉,创历史最好水平。加强队伍培训教育。2016年实施的“百千万”一期工程,开展18类75期培训,参训人员6255人,由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北京大学等13家知名高校,为中小微企业和经济主管部门提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等培训服务。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扎实开展委系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和“讲看齐、见行动”学习研讨,干部队伍焕发新活力。抓好机关内部建设。机关依法行政、普法、政务公开、综合治理、应急、保密、档案等各项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健全,为推进合肥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提供坚强保障。

上一篇:铜陵有色天马山矿业公司降本增效成效显
下一篇:来安县杨郢乡召开节后“收心会”

相关文章:

·合肥市瑶海区老旧小区整治邀群众全程参与(2015-07-03)

·合肥市瑶海区城管多举措“帮管”“五斜行业(2015-07-03)

·合肥市瑶海区假日学科普“做标本”(2015-07-20)

·合肥市瑶海区推进公厕无障碍设施改造(2015-07-20)

·合肥市长张庆军出席第19届机器人世界杯媒体见面会(2015-07-20)

关于我们投稿信箱广告服务法律声明联系我们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