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钢南山矿物资供销公司多点发力护航安全
2017-06-29 09:58:25 来源:中国企业网安企在线
作者:王汉强
进入安全月以来,南山矿物资供销公司紧紧围绕安全主旋律,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以强化警示教育、防范措施、现场演练、安全监督工作等多点发力,为顺利实现全年的各项工作目标夯实基础。
强化警示教育。该公司通过例会、班前会、安全活动日安等平台积极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近年来上级公司下发和相关单位发生的典型生产事故案例,组织职工观看典型事故安全教育视频并召开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会,重点分析事故原因,引导职工把昨天的事故当成今天的事故看待,把他人的事故当成自己的事故看待,深刻吸取案例教训,牢记安全,珍爱生命,做一个对家庭、对父母、对企业负责员工。
强化防范措施。该公司认真分析各班组职工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情况,根据岗位实际建立固定互保联保对子,做到互保联保对子日常工作中做到相互提醒和监督。联保班组长在上岗之前必须做好岗位安全讲评,班中加强检查、监督、提醒。在同一岗位(包括临时进出物资相关人员和设备等)工作的外来人员相互形成互保联保,相互监督;独立库房或者岗位与本班班组长和相邻库房进行互保联保,有效把边远偏僻地段职工纳入到安全联防互保范围之内,做到工作全覆盖,并相应建立了结对子台账,形成了“自保、互保、联保”三位一体的互保机制。
强化现场演练。该公司针对重点危险源(点)多的特点,加强消防实战演练,逐步实现由“演”向“练”转变,通过演练检验职工消防能力和应急处置的实战能力,并采取互检互学的方式,取长补短,弥补不足。在重视演练的同时,该公司还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推进三级安全教育,以现场考问的形式,抽考岗位职工,对不合格人员一律强化再培训,确保安全培训取得实效;通过微信、QQ等互联网媒体建设了安全信息交流平台,职工在线实时交流安全生产工作经验,提高职工岗位风险辨识能力和安全知识的掌握,,从而达到提升岗位职工安全防范能力。
强化安全监督。以标准化6S管理工作为抓手,强化监督管理、严格考核问责,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安全监管体系,严格执行安全监督检查有关制度规定,对各种隐患和故障,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格处理。本着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的原则,重点查现场情况,查职工按章作业情况,查薄弱及边远地点的管理情况,查各类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情况,对查到的问题,全部现场整改落实,不打折扣,以此确保现场动态安全。
进入安全月以来,南山矿物资供销公司紧紧围绕安全主旋律,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以强化警示教育、防范措施、现场演练、安全监督工作等多点发力,为顺利实现全年的各项工作目标夯实基础。
强化警示教育。该公司通过例会、班前会、安全活动日安等平台积极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近年来上级公司下发和相关单位发生的典型生产事故案例,组织职工观看典型事故安全教育视频并召开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会,重点分析事故原因,引导职工把昨天的事故当成今天的事故看待,把他人的事故当成自己的事故看待,深刻吸取案例教训,牢记安全,珍爱生命,做一个对家庭、对父母、对企业负责员工。
强化防范措施。该公司认真分析各班组职工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情况,根据岗位实际建立固定互保联保对子,做到互保联保对子日常工作中做到相互提醒和监督。联保班组长在上岗之前必须做好岗位安全讲评,班中加强检查、监督、提醒。在同一岗位(包括临时进出物资相关人员和设备等)工作的外来人员相互形成互保联保,相互监督;独立库房或者岗位与本班班组长和相邻库房进行互保联保,有效把边远偏僻地段职工纳入到安全联防互保范围之内,做到工作全覆盖,并相应建立了结对子台账,形成了“自保、互保、联保”三位一体的互保机制。
强化现场演练。该公司针对重点危险源(点)多的特点,加强消防实战演练,逐步实现由“演”向“练”转变,通过演练检验职工消防能力和应急处置的实战能力,并采取互检互学的方式,取长补短,弥补不足。在重视演练的同时,该公司还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推进三级安全教育,以现场考问的形式,抽考岗位职工,对不合格人员一律强化再培训,确保安全培训取得实效;通过微信、QQ等互联网媒体建设了安全信息交流平台,职工在线实时交流安全生产工作经验,提高职工岗位风险辨识能力和安全知识的掌握,,从而达到提升岗位职工安全防范能力。
强化安全监督。以标准化6S管理工作为抓手,强化监督管理、严格考核问责,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安全监管体系,严格执行安全监督检查有关制度规定,对各种隐患和故障,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格处理。本着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的原则,重点查现场情况,查职工按章作业情况,查薄弱及边远地点的管理情况,查各类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情况,对查到的问题,全部现场整改落实,不打折扣,以此确保现场动态安全。
上一篇:首批20辆华菱星马汉马天然气搅拌车进驻兰州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文推荐
关于我们丨
投稿信箱丨
广告服务丨
法律声明丨
联系我们丨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