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网

中国企业报 企业自己的报纸    邮政代号:1-128 全年定价:288元     欢迎到全国邮局订阅!

中国企业网安企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 > 园区直播 >
三大产业群力挺合肥南岗科技园
2018-08-21 17:34:09   来源:中国企业网安企在线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晓梅/吴明 张骅 通讯员 韩雪洁
\
  7月27日,虽然正值盛夏,烈日炎炎,但“2018中央主流媒体走进南岗科技园”大型采访活动依然如期进行。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位于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合肥高新区”)的南岗科技园,三大产业群已成为园区发展的主力军,力挺园区发展。

家电及配套成就全球家电中心
  2007年8月,合肥高新区与合肥市蜀山区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开发的精神,按照“区划不变、户籍不变、合作开发、利益共享、统筹发展”的原则,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成立高新区南岗科技园,一期合作面积12.4平方公里。在一期合作良好的基础上,2010年12月两区签署扩区协议,园区向西扩展7.8平方公里,扩展后园区总面积20.2平方公里。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保障有力,城市功能逐步提升,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创新资源要素集聚,科技发展成果丰硕。
  惠而浦(中国)、大陆马牌轮胎、长安汽车、中外运、普洛斯等龙头企业集聚发展,园区已初步形成了家电及配套、汽车及零部件配套以及现代物流三大产业集群,并先后荣获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市级现代物流业集聚区称号。南岗科技园园区面向新桥国际机场和空港产业园,是合肥西部地区的重要门户,是高新区“一核两翼”中的重要一翼,是蜀山区工业经济主平台,是合肥市西部组团核心区。
  以惠而浦(中国)为骨干企业的家电产业群,是南岗科技园三大产业群中的重要一群。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惠而浦全球研发中心及中国总部于5月24日在安徽合肥正式启用。继去年11月惠而浦合肥智能工厂投产之后,惠而浦在华发展已经有了工业4.0智能工厂、全球研发中心、中国总部三位一体的创新平台支撑。
  一位惠而浦全球(合肥)研发中心负责人说,中国拥有家电最大市场,合肥是世界家电生产基地之一,这里既有完整的家电产业链,也是家电零部件最有效的销售市场,惠而浦把全球研发中心放在合肥,是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任何一个家电企业都不能无视中国在家电产业链中的作用。

汽车零部件重塑汽车产业链“一环”
  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是南岗科技园的又一产业群,其以长安汽车、合肥宏立至信、大陆马牌轮胎等一批骨干企业为主体,它们重塑了园区内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在汽车产业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
  合肥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未来我们将继续在南岗科技园这块宝地深耕细作,实现长安最先进的制造水平。”他表示,在未来三年,长安新能源板块将累计投入100亿元,加快推进新能源专属平台的打造以及新能源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到2025年,将累计推出33款产品。在智能化方面,对无人驾驶运营进行深度打造,为智慧小镇、智慧城市提供解决方案,预计2018年实现示范运营,2020年后实现商业化运营。而这些技术在合肥基地的生产也将广泛应用。
  “中国是世界汽车最大市场,也是最大制造生产国。凡与汽车相关的企业、商家,谁都不会放弃这样的市场。”合肥南岗科技园负责招商的一位负责人说,大陆集团就是看中了这点,才将最前沿技术、最先进的生产线带到中国。今年年初,大陆集团与合肥高新区签署四期项目补充协议,计划在其位于合肥的生产基地大陆马牌轮胎合肥工厂追加投资2.2亿元人民币,建造德国马牌自修补轮胎和静音轮胎生产线,这也代表当今轮胎制造业的国际科技前沿水平。
  随着长安汽车在合肥高新区南岗科技园进行的产业布局,合肥宏立至信在这一大背景下迅速成长。目前,该公司业务拓展到内饰和车身冲焊件领域,并深入发展座椅调角器、滑轨等座椅关重零配件研发制造,订单客户从长安、铃木拓展到众泰、吉利等更多知名品牌,同时产品也在向中高端轿车座椅类型扩展。根据规划,该公司目标实现年销量达30万车副,年销售收入达6亿的营业规模,打造成一流的汽车座椅专业企业,成为国内座椅自主品牌中的标杆企业。他们用自主创新技术和品牌,凭借世界级的品质和性能,牢牢掌握着市场,成为汽车产业链中的优秀一环。

现代物流业成为园区产业生命线
  南岗科技园第三个产业集群是现代物流业,以合肥中外运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合肥普洛斯物流园有限公司、合肥苏宁物流有限公司、合肥维天运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新桥物流有限公司为骨干的物流产业群,成为园区产业“走出去”的生命线。
  合肥维天运通(路歌)依靠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东风,精耕物流行业16年,已成为公路运输行业最具影响力的物流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从创业中关村,到4年前入驻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岗科技园,路歌依靠自身实力和政策红利,在中部投资热土合肥完成了跨越式发展,并为合肥的制造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路歌以SaaS技术为基础搭建物流信息平台,通过与各系统的对接,将货主、三方物流公司、承运商、运输公司、车队、卡车司机等各环节物流人员连接在一起,实现物流业的创新升级。目前,路歌已经拥有管车宝、途视宝、好运宝三大系统软件,共取得48项软件著作权以及正在申请专利的数个产品。
  南岗科技园另一家现代物流企业——合肥中外运物流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合肥中外运”)与合肥维天运通不同的是,除了投资主体上一个是民资,一个是央企外,更主要的是维天运通偏重于软件和平台建设与运营,而合肥中外运更侧重于软硬件的结合。
  目前,合肥中外运已经搭建自动化平台,依托园区现有软硬件条件,以“低碳经济、绿色制造、智慧管理”为理念,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同时利用现代自动化设备和不断完善的仓储物流系统等,实现了仓库自动化操作和信息的自动化采集、高速网络化传输与处理,并建立了项目集成监控平台,对AGV等设备的实时运行状态进行远程监控,使仓库的人、机、环境在高度协调的统一体中运行,实现整个仓储管理过程的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

新兴产业加速园区融入国际市场
  战略新兴产业是南岗科技园三大产业之外最引人注目的产业群,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希曼电气有限公司、安徽优思天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大元泵业股份有限公司等新兴产业企业成为合肥市西部组团核心区的耀眼新星。
  空气能供热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清洁能源技术,但引进之初在我国还有点水土不服。此项技术仅适用于南方冬天气温相对较高区域,而在北方零下10多摄氏度的冬天就有些力不从心了。但如今这一技术已经被园区内的一家新能源企业所攻克。记者在科希曼空气能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2016年至今,该公司空气能供热设备已多次中标北京、天津、山西等地的煤改电项目,并获得了北京市“煤改清洁能源”空气源热泵行业突出贡献单位表彰。
  “合肥市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一直倾力扶持。”科希曼负责人介绍,“当初生产基地放在合肥高新区南岗科技园就是看准了其帮扶政策及区位优势,南岗科技区出台的一系列帮扶政策,为科希曼创新研发、开拓市场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
  南岗科技园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主任马建华告诉记者,南岗科技园在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产城融合、强基础优配套的方针政策,全力推进园区路网、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新城区形象已初步形成。
  良好投资环境使南岗科技园迅猛发展。截至2017年底,南岗科技园共有企业106家,目前“五上”企业4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限上商贸企业9家,限上服务业企业4家,资质以上房地产企业4家,外商独资及中外合资企业共9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15家。2017年园区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2亿元,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8亿元,工业投资66.4亿元,招商引资45.6亿元,税收8.09亿元。2014—2017年园区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37亿元,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4.2亿元,工业投资223.5亿元,招商引资168.8亿元,税收27.36亿元。
  良好投资环境加速园区与国际产业融合。2016年合肥国家中德智能制造国际创新园和“侨梦苑”暨侨商产业集聚区正式落户高新区南岗科技园,“十三五”期间,南岗科技园将会以中德园和“侨梦苑”为支撑,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应急装备制造等高端制造产业,建设企业孵化区、人才交流区等配套设施,筑巢引凤,吸引高端科学技术人才。

相关:合肥南岗科技园区位和交通优势
  区位优势:南岗科技园位于大蜀山森林公园西北,北连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及空港产业园,南接合肥高新区示范区和建成区,是合肥西部地区的重要门户。
  交通便利:南岗科技园是合肥西部组团中重要的交通枢纽,距新桥国际机场20公里,距合肥高铁南站15公里。合肥客运西站坐落园区,合安货运铁路、机场高速、合淮阜高速贯穿园区,地铁2号线直达市区。
  公路有G3京台高速、G40沪陕高速、G50沪渝高速、S12合淮阜高速、机场高速、G312合六路以及绕城高速106公里环绕全城。
  铁路有合武高铁、合宁高铁、合九铁路、淮南铁路、合西铁路、合福高铁穿境而过,包括规划建设的商合杭高铁、合安城际高铁、合宁城际高铁。
  航空方面,合肥新桥国际机场(4E级)设计年吞吐量2300万人次。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已建成大别山路、将军岭路、双塘路、湖光西路、响洪甸路、磨子潭路、创新大道、长宁大道、方兴大道、孔雀台路、鸡鸣山路、天龙路等多条主干道路,水、电、气、热、绿化等配套设施同步进行。园区已建成220kV科学城变电站1座、110kV湖光路变电站1座,数条10kV公共配网线路及数座10kV开闭所均已投入使用。

上一篇:合肥中外运智慧物流增值“合肥制造”
下一篇:最后一页

关于我们投稿信箱广告服务法律声明联系我们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