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全:中国好人力克“卡脖子”硬骨头
2019-06-13 11:51:13 来源:中国企业网安企在线
【原创】编者按:四季更替,岁月如梭。2019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意义非凡的年份--新中国迎来70周年华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入关键之年。举世瞩目,总量站上90万亿元新台阶的中国经济,如何应对风险挑战、行稳致远,如何笃定前行、迈向高质量发展。这不仅是党中央、国务院思考的问题,更是全国人民和各行各业努力奋斗的方向。特别是自2018年3月中美发生贸易摩擦以来,不仅中兴、华为等我国高新企业遭受外力打压,而且贸易摩擦大有升级之势,关键技术、设备和工艺“卡脖子”现象更为显现,本报自今日起将陆续刊发在经济战线以自主创新冲破“卡脖子”围堵的企业精英,展示自主创新英雄们的博大胸怀和勇往直前,永不服输的奋斗精神,以此精励国人共同打碎卡在我们脖子上的种种枷锁。
作者:吴明 张晓梅 张骅
坚持创新,工匠精神创造奇迹
技术过硬,中国制造名扬国际会议
带头奋斗,五十多年老党员领跑新时代
追求无止境,耄耋之时创造无尽头
向建国70周年献礼①
姚崇全:中国好人力克“卡脖子”硬骨头
作者:吴明 张晓梅 张骅
2019年6月3日,合肥皖化电机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皖化电机)董事长姚崇全入选“中国好人榜”的消息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很多客户,竞争对手和业界朋友都极为关注,特别是作为“敬业奉献”当选类别,其故事主题:《耄耄老人自主创新26载,破除国外技术垄断,让中国制造名扬海外》,更是让国人为之一振,因为在当下的中美贸易大战中,实质上是核心技术之争,是被“卡脖子”和破“卡脖子”的存亡之战。
钻研敬业,在修理中获得灵感
出生于1941年6月3日的姚崇全,可以说是随着新中国一同成长起来的,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与共和国荣辱与共,爱国奉献,爱岗敬业是他骨子里流淌的血液。
年青时参过军,当过工人,做过教师,后负责一家校办工厂,带着几个人做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而修理电机是他们的主要业务。肯钻研不服输的他,做什么事都要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几年下来,他竞能凭自己撑握的技术和工艺在市场上打下一片天空。
随着修理电机市场的扩大,他的名声也随之传播,一些大型企业的高端电机都请他去修理,再难修的电机在他的手上都能很快地转起来,通过修理电机,积累了技术,形成了一帮有技术的工人团队。
有雄心的姚崇全,修理电机并非他的终极目标,他一心要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在给大型火力发电厂修理电机时,他发现火力发电机组关键设备锅炉炉水循环泵是一套易损,难修,造价和维修成本高的设备,不仅整套设备依赖进口,而且维护修理全部由国外原厂家负责,2000年维修一次时间长达数月,费用高达数百万元,维修后还不能保证使用寿命,一旦突发故障可能会造成发电机组停机,这对于大型火力发电企业来说,不仅是经济上损失数千万元,有的甚至上亿元,更重要的是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国内每年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
“难道中国人就造不出用在大型火力发电机组上的炉水泵。”自此,设计制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炉水泵的决心已便深深札根在姚崇全的心里。
心想事成,感谢第一家修理客户
外方维修炉水泵不仅要价高,外方工程师就像太上皇,从不加班,生活起居需要特殊安排,来回机票等一切费用均需中方承担,姚崇全在电厂接触这一设备时,得知这一关键设备的售价也高得出奇,一台在千万元以上。
不服气的姚崇全和他的团队,在帮助客户维修电机设备时瞄上了这一创新项目,炉水泵的关键问题是电机,就从炉水泵的电机维修开始。姚崇全和皖化电机感谢第一家让他们维修炉水泵的国内电厂,在他们的精湛技术和独具匠心的钻研下,终于在20多天内让炉水泵恢复运转,不仅时间上比国外厂缩短了2个多月,而且费用不到外方厂家维修的30%。此后,名声大震,在今后的5年多时间内,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大电厂,积累了宝贵的技术和经验,也从此打开了皖化电机的创新大门。
“落后就要挨打,卡我脖子绝不干”,这是姚崇全董事长经常说的一句口头语,做人是这样,做事也是这样。就是在这样一个朴素的信念激励下,他成就了事业,打破了垄断,破除了某些国家在大型火力发电关键设备炉水泵技术和工艺上的“卡脖子”问题,实现了这一领域的国产化。
大型火力发电机组锅炉炉水泵,是一种特殊的超高温超高压设备。早期只有德国、英国的企业能研制生产。连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还得向德国和英国买技术。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两家大型国有企业联合引进了德国技术,由于消化吸收不够,得不到中国市场认可,从而导致国外进口的炉水泵产品仍然垄断国内市场的状况。
如此尖端技术,对于我国很多专门从事此类研究的科研机构而言,都束手无策,而姚崇全,一个非科班出身的技术工人又是如何能撼动的。这又与姚崇全的为人处事,人生价值取向有很大关系。
坚持创新,工匠精神创造奇迹
为了改变被国外垄断的局面,姚崇全很快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带着团队研发制造炉水泵!有困难他从来没怕,他怕的是没信念。他要证明给世界看,这么高难度的东西,中国人一样做得了,还做得更好。
要有自己的炉水泵,就必须解决零部件国产化。“外国卖给中国一台炉水泵的轴承就需要36万。如果我们不解决配件国产化的问题,就仍然会受制于人。例如引出线接头,把6000伏、10000伏的电源引入电机腔内,而电机腔内充满高温高压水。因此要求引线既要有很高的强度,也要有很好的绝缘性。我们把它作为一个攻关项目,下定决心自己去研发创新。”姚崇全在合肥高新区建立起初创团队,和大学、科研院所联合,没日没夜地试验。不断地失败,不断地总结经验,他从没有一次动过放弃的念头。他比谁都更清楚,造不出中国人自己的泵,就只有回到受制于人的局面中去,攻不下这个难关决不罢休。
经过一百多次试验,皖化人不但取得了成功,而且比外国做得更好。通过再制造后的炉水泵比原进口炉水泵的性能、使用寿命都有大幅提高。如今,在皖化合肥高新区现代化的新厂房内,“中国制造”的炉水泵正在“扬眉吐气”地走出国门。
在中国电力科技网召开的第一届“炉水循环泵制造、改造、检修及技术服务交流会”上,凭借过硬的产品,姚崇全赢得了行业声誉,众多电力公司都见证到了皖化不言而喻的实力。
神华神东电力重庆万州港电厂生产老总姚建村也向记者证实,“皖化电机曾为我们电厂105万千瓦机组研制了世界上技术参数最高、技术难度最大的炉水泵。产品自2014年12月投运至今运行稳定,这代表着我国在该领域的设计制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中国电力科技网CEO魏毓璞看来,国产制造的炉水泵一点也不比国外的差,这已经有足够的实力证明。“我们在合肥高新区皖化企业组织的这次交流会,全国各地火电厂的参会热情都无比高涨,这让我们对未来炉水泵国产化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今年4月8日,我们进口的560千瓦10千伏的炉水泵在”168“试运行一个半小时左右就突然跳闸停机。我们和国外原厂家多次沟通,由于检修工期太长,无法满足要求。经上海锅炉厂推荐到皖化电机检修,高质量保证了我们的正常运转。”华电内蒙古能源土默特发电副总工程师闫凤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技术过硬,中国制造名扬国际会议
多年检修和再制造经验的基础给了姚崇全再跨越一步的底气。2005年,皖化进入炉水泵的设计制造领域,一炮打响,成为国内首家、国际上继英国HaywardTyler公司和德国KSB公司之后,第三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设计制造炉水泵的专业公司。一直以来,皖化设计制造的亚临界、超(超)临界炉水泵装机稳定运行多年,为炉水泵的全面国产化奠定了重要基础。最可贵、也是中国人最值得骄傲的是--皖化人设计制造的炉水泵,没有一台在一个大修周期内出现质量问题(大修期是六年),而进口泵最快一个多小时就出问题。
2017年1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北京为合肥皖化的产品组织了一次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成员由中国各大发电公司、锅炉厂、电力设计院、院士和大学教授组成。鉴定意见为:“该产品性能优良、安全可靠性超过国外同类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可以替代进口。总体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7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福建厦门举行。会议期间,承担供电保电任务的一号锅炉水循环泵突然出现紧急故障。如果要把这套设备拿回德国KSB公司原厂检修,需要至少几个月时间。这时候,姚崇全带着他的团队挺身而出。“早上八点钟,设备到我们公司,次日凌晨两点,我们就把货发出去了。”
姚崇全十分重视此次炉水泵检修工作,他向全公司动员,为确保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用电,更是要求党员要起到带头作用,全体员工各负其责,全力以赴抓紧抢修,并亲自监督炉水循环泵的解体检修方案、检修设备以及人力安排。炉水循环泵到场后,检修人员开始倒班作业,从拆解、检验、修复、回装到试运营,仅耗时18个小时,时间之短,效率之高,创下行业内炉水循环泵时间最短的检修记录。
比所有人都低调的姚崇全,这回干了件绝对“不低调”的事情,他解决了国际会议上的大问题。像蚂蚁撼动大树一样地,去打破了这种垄断,在很多人看来不可能的事情,但他却偏偏做到了。
德国KSB公司曾3次要收购皖化电机,奥地利ANDRITZ公司也曾要求合资生产,用皖化电机的技术还要控股。另外英国和德国厂家提出要和皖化电机技术交流,如何提高进口炉水泵的性能和寿命,都被拒绝了。这是中国人自己的知识产权。
带头奋斗,五十多年老党员领跑新时代
“我觉得中国人要要始终保持自主创新精神,要敢为国家和民族承担重要责任,要有不断的进取精神,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才不会受制于人。”这是姚崇全的内心独白,也是他多年为之奋斗的信条。
年近80岁的姚崇全,思维依然清晰活跃,他时刻准备着把自己全部的力量,用来发光发热。凭着一腔不变的沸腾热血,扎根合肥高新区,追梦自主创新,领跑新时代。
军人出身的姚崇全,有着不寻常于一般人的毅力和决心。从工匠到一家率先打破国外火力发电设备炉水泵的垄断的民营企业董事长,他始终站在技术一线,他的热情丝毫没有减退,他的劲头儿一如当年。他像是“热核材料”,人生实现了“充分燃烧”。
从合肥高新区走出去的姚崇全,如今走向了更辽阔的天地。在祖国的青海、新疆和敦煌,皖化制造的循环泵大放奇光异彩。青海共和、新疆哈密50MW塔式光热项目以及敦煌菲涅尔光热项目,是2016年国家能源局第一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2019年发电投运。其中,在发电系统的关键设备--蒸发器循环泵的研制上,合肥皖化同国际厂商“打擂台”,成功中标。在西北高原的广袤土地上,姚崇全带着全体皖化人“大显身手”。风挟裹砂砾,也锻造出这支经受住严酷考验的团队。经过三个月的全力以赴,皖化制造的循环泵均达到设计要求,将在未来投入使用。
“目前,皖化电机正在开发具有早期故障判断专家系统的第三代智能化炉水泵。这种新型炉水泵可以通过智能交互系统进行全天候远程监控。”姚崇全表示,接下来,他还有一系列的创新,他的步伐没法停下。作为一名有五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带头奋斗,回报社会,仿佛已是融入他血液里的天然使命。
追求无止境,耄耋之时创造无尽头
耄耋之时,很多人选择颐养天年。而姚崇全有志不在年高,他在自己的领域里闯出了一片天地。他的每天依然像无数个往常一样,与员工奋斗在生产第一线。从2万元起家的电机维修公司,到一家在能源电力核心装备制造领域有世界影响力的企业,姚崇全走了26年。他带领着合肥皖化,用火热的匠人精神挺起了“中国制造”的脊梁。未来,姚崇全热切盼望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国产炉水泵能在国际市场绽放。
追求无止境,创造无尽头。皖化人在姚崇全的带领下,仍在不断进取、发展和创新。像煤沥青加氢装置悬浮床反应器循环泵等,目前只有国外一家生产,单台售价5000万人民币,还附加了很多制约条件。皖化公司在2017年已经着手研发并做了大量技术储备,某国有大型企业已立项委托皖化公司试制该泵,公司已经进入试制阶段,预计2020年将产品投入运行,打破外国的垄断。目前第三代核电站,岛内核电主泵国产化仍然存在问题,核电厂家已联系皖化公司准备合作开发,正在做一些相应的技术储备。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面对新时代的变化,姚崇全依然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的信念“中国人只要想做,没有做不成”!那些曾经日夜奋斗过的时光,全都变成闪亮的日子,被永远镌刻在皖化人的记忆和所有中国人的心里。
编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姚崇全这一代老人们最为刻骨铭心的记忆,但在对待国外技术封锁上,他显得非常平静,既不高度抵触,反应强烈,也没有因打压而气馁,而是沉下心来做好自己的事。在他看来,人家好的东西就要学习,不仅要学习人家的技术和工艺,更要学习人家的科研和治学精神,做一个有担当和责任心的人。在与姚老的接触中,他不仅为人正派,敬业爱岗,敢于创新,对新技术、新工艺有着特殊的敏感。而且非常关心社会关爱他人,他以敬业爱岗进入今年中国好人榜,说明了国人对自主创新和有担当和责任心者的高度认同和赞赏。
上一篇:江淮汽车科技引领问鼎中国工业大奖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文推荐
关于我们丨
投稿信箱丨
广告服务丨
法律声明丨
联系我们丨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