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世界声博会暨科大讯飞开发者节近期举办
2019-10-22 16:28:50 来源:中国企业网安企在线
作者:张骅 吴明
10月21日,从第二届世界声博会暨科大讯飞2019全球1024开发者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第二届世界声博会暨科大讯飞2019全球1024开发者节,将于10月24日-26日,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盛情举办。
本次活动由工业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指导,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合肥市人民政府主办,部省共同推进安徽智能语音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信息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承办。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安徽省作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集聚区之一,产业发展基础坚实、前景广阔。安徽省已先后出台了《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从资金、产业、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2018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安徽省政府签署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进一步共同推进安徽智能语音产业发展合作协议》,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将中国声谷打造成全国智能语音领域产业发展高地。在部省的共同推进下,安徽省智能语音产业持续壮大,已形成了以科大讯飞为引领,“中国声谷”为龙头的集聚发展态势,各类前沿科技和高端产品层出不穷。2019年上半年,中国声谷新增海康威视、寒武纪、华为等为龙头的各类入园企业,企业数量达600多家,实现产值410亿元,同比增长24%,初步形成“基础应用技术+底层硬件+数据计算+智能终端+行业应用”的产业布局。
作为首个以开发者为受众的人工智能全生态盛会,首届声博会吸引了全球超过7500家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者参加,包括科大讯飞的生态合作伙伴带来超过40个展位,覆盖企业服务、健康医疗、智能营销等领域的AI落地产品和服务。声博会已经成为安徽省打造全国智能语音领域产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本届声博会整体由主论坛、分论坛、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展、“AI走廊”四大活动项目组成,主论坛由声博会开幕式、AI生态论坛、AI技术产品发布、颁奖盛典等内容构成,分论坛由“AI+公益”“AI+服务”“AI+云”等24个主题论坛构成。将继续沿用“智汇世界声动未来”的主题,汇聚全球智慧,邀请来自全世界的的人工智能专家、领军企业和社会团体等,畅所欲言、深入交流合作,共同推进安徽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的产业迈上新台阶。预计现场总参与人数约20000人,线上关注的开发者观众预计超过1000万人
目前声博会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与往年相比,本届声博会有以下亮点:
一是行业论坛更为聚焦。今年声博会邀请到了FoundersSpace创始人兼总裁StevenHoffman、奥克斯家电集团副总裁古汤汤、IntelGCD副总裁兼总经理JenniferHuffstetlern、京东物联副总裁周炯、科大讯飞联席院长李世鹏、中科大数据学院院长陈恩红、央广网执行总裁李向荣、红星美凯龙集团副总裁何兴华、新智元创始人杨静等120多名国内外顶尖科学家、知名企业代表等出席,交流创新理念,展开思想碰撞。
在两场主论坛之外,针对“中国声谷”在机器翻译、自然语言理解、云计算、智能操作系统、智能终端、智能芯片等领域设置24场分论坛,论坛主题包括:AI+5G、AI+芯片、AI+家电、AI+终端、AI+汽车等,分别探讨核心技术、面向产业发展和深入产业应用,主题方向更加聚焦,议题设置更加全面,相信每位前来的参会嘉宾都会有所收获。
二是应用展示更丰富。为更好的展示人工智能给现实生活、产业带来的变化,本次大会设置了超1万平方米的人工智能生态展区,规划200个展位,以展现“中国声谷”的人工智能创新成果以及其他人工智能前沿产品和应用,同时邀请包括华为、京东、英特尔、奥克斯、国美等在内的人工智能产业上下游代表性企业参展;规划技术体验区,结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技术,赋予参观者沉浸式体验;设置“中国声谷”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历史画卷长廊,让参观者了解安徽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从筚路蓝缕到百业俱兴的发展历程。
三是活动更为亲民。本次声博会将持续三天,其中,10月26日为公众开放日。市民可以免费进出展区,近距离接触和体验最新人工智能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在展区内设置了占地500平方米的“AI走廊”,“AI走廊”主要通过声音、视频的形式展现历史大事件,在体验的过程中加入智能语音交互、人脸识别等AI技术。其中历史大事件将展示:开国大典、毛泽东视察合肥、国歌的故事、东方红卫星上天、申奥成功、香港回归等十多个场景。通过参观“AI走廊”,能够回顾历史的声音,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激发爱国热情;也是对社会公众进行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方面的一次很好普及,让大家近距离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
安徽正全力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声博会的召开得到了安徽省和合肥市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承办者有信心、有能力为前来参会的世界各地嘉宾带来一场精彩的盛会。
本次活动由工业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指导,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合肥市人民政府主办,部省共同推进安徽智能语音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信息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承办。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安徽省作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集聚区之一,产业发展基础坚实、前景广阔。安徽省已先后出台了《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从资金、产业、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2018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安徽省政府签署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进一步共同推进安徽智能语音产业发展合作协议》,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将中国声谷打造成全国智能语音领域产业发展高地。在部省的共同推进下,安徽省智能语音产业持续壮大,已形成了以科大讯飞为引领,“中国声谷”为龙头的集聚发展态势,各类前沿科技和高端产品层出不穷。2019年上半年,中国声谷新增海康威视、寒武纪、华为等为龙头的各类入园企业,企业数量达600多家,实现产值410亿元,同比增长24%,初步形成“基础应用技术+底层硬件+数据计算+智能终端+行业应用”的产业布局。
作为首个以开发者为受众的人工智能全生态盛会,首届声博会吸引了全球超过7500家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者参加,包括科大讯飞的生态合作伙伴带来超过40个展位,覆盖企业服务、健康医疗、智能营销等领域的AI落地产品和服务。声博会已经成为安徽省打造全国智能语音领域产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本届声博会整体由主论坛、分论坛、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展、“AI走廊”四大活动项目组成,主论坛由声博会开幕式、AI生态论坛、AI技术产品发布、颁奖盛典等内容构成,分论坛由“AI+公益”“AI+服务”“AI+云”等24个主题论坛构成。将继续沿用“智汇世界声动未来”的主题,汇聚全球智慧,邀请来自全世界的的人工智能专家、领军企业和社会团体等,畅所欲言、深入交流合作,共同推进安徽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的产业迈上新台阶。预计现场总参与人数约20000人,线上关注的开发者观众预计超过1000万人
目前声博会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与往年相比,本届声博会有以下亮点:
一是行业论坛更为聚焦。今年声博会邀请到了FoundersSpace创始人兼总裁StevenHoffman、奥克斯家电集团副总裁古汤汤、IntelGCD副总裁兼总经理JenniferHuffstetlern、京东物联副总裁周炯、科大讯飞联席院长李世鹏、中科大数据学院院长陈恩红、央广网执行总裁李向荣、红星美凯龙集团副总裁何兴华、新智元创始人杨静等120多名国内外顶尖科学家、知名企业代表等出席,交流创新理念,展开思想碰撞。
在两场主论坛之外,针对“中国声谷”在机器翻译、自然语言理解、云计算、智能操作系统、智能终端、智能芯片等领域设置24场分论坛,论坛主题包括:AI+5G、AI+芯片、AI+家电、AI+终端、AI+汽车等,分别探讨核心技术、面向产业发展和深入产业应用,主题方向更加聚焦,议题设置更加全面,相信每位前来的参会嘉宾都会有所收获。
二是应用展示更丰富。为更好的展示人工智能给现实生活、产业带来的变化,本次大会设置了超1万平方米的人工智能生态展区,规划200个展位,以展现“中国声谷”的人工智能创新成果以及其他人工智能前沿产品和应用,同时邀请包括华为、京东、英特尔、奥克斯、国美等在内的人工智能产业上下游代表性企业参展;规划技术体验区,结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技术,赋予参观者沉浸式体验;设置“中国声谷”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历史画卷长廊,让参观者了解安徽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从筚路蓝缕到百业俱兴的发展历程。
三是活动更为亲民。本次声博会将持续三天,其中,10月26日为公众开放日。市民可以免费进出展区,近距离接触和体验最新人工智能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在展区内设置了占地500平方米的“AI走廊”,“AI走廊”主要通过声音、视频的形式展现历史大事件,在体验的过程中加入智能语音交互、人脸识别等AI技术。其中历史大事件将展示:开国大典、毛泽东视察合肥、国歌的故事、东方红卫星上天、申奥成功、香港回归等十多个场景。通过参观“AI走廊”,能够回顾历史的声音,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激发爱国热情;也是对社会公众进行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方面的一次很好普及,让大家近距离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
安徽正全力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声博会的召开得到了安徽省和合肥市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承办者有信心、有能力为前来参会的世界各地嘉宾带来一场精彩的盛会。
上一篇:我国氢能源自主创新首台套电堆下线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文推荐
关于我们丨
投稿信箱丨
广告服务丨
法律声明丨
联系我们丨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