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区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近九成
2020-02-21 15:57:14 来源:中国企业网安企在线
作者:林章俊 吴明
高新区扎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区内前期确诊的两例病例已痊愈出院,实现了连续二十多天的新增0确诊、0疑似。在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高新区紧抓“第一要务”不放松,有序恢复生产,指导企业落实防控主体责任,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经济发展保卫战。
领导包联、专班负责,建立完善的防疫工作机制
高新区成立了以管委会主任为组长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及10个专项工作组,其中涉及企业的有五个工作组,分别由管委会一名副主任负责包保督导,指导企业加强疫情防控、返工保障、复工管理等工作。根据2018年度四经普法人主体及2019年新增法人主体名单进行任务分解,对辖区所有企业按企业属性、产业类别、纳税规模、属地等分门别类,分别由经贸、建发、科技、投资促进、市场监管、属地社区服务中心等18个部门具体负责,例如,经贸局负责规上企业,建发局负责建筑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在建项目,科技局负责孵化载体企业、研发机构,市场监管局负责五小行业、个体工商户等,确保做到区内2.9万余家企业,1万多家五小行业和个体工商户全覆盖、不遗漏。
此外,发动抽调管委会各局办近300名工作人员投身企业疫情防控阻击战,将所有企业分配到具体工作人员,每名工作人员“点对点”负责10-15家企业,实现“清单管理、一企一档”,及时向企业通报各类疫情防控工作动态,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做好针对性解释说明。
强化指导、落实责任,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近九成
根据上级有关指令,结合高新区实际,制定发布“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致园区企业一封信”、“防控工作企业主体责任书”、“企业防控工作指南”等文件,指导企业严格落实“一责两案”(即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复工方案),分类分批次有序复工。对防控机制到位、员工排查到位、内部管理到位、防控物资到位的企业“能复尽复”,安排专人“点对点”核验和针对性指导企业填报复工复产备案表、主体责任书、复工复产和防控工作方案等材料,对材料完备的企业,做到半个工作日内完成核验允许复工;对不满足复工复产条件的企业,指导完善措施后延期复工。
在引导企业加快复工的同时,高新区注重加强对企业食堂、宿舍等重点区域防疫的指导,发布《合肥高新区复工企业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合肥高新区进一步加强企业自有宿舍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对企业加强复工后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做出明确要求,如要求企业设立疫区返回人员隔离的独立空间、实施住宅小区封闭式管理等,并同步开展企业应急处置演练,食堂、宿舍等重点区域巡查、检查,全面摸排91家自建或租用宿舍企业,累计摸排检查宿舍近20000间,联合疾控中心提供专业指导;开展企业自建食堂食品卫生检查,督促企业实行分批就餐,避免人员密集。
截至2月20日,高新区累计复工规上工业企业237家,复工率87.7%,复工人数约4.45万人,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制造业领域;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复工125家,复工率96%。预计本周内,高新区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将实现复工全覆盖,限上服务业企业复工率超过50%。
全体动员、精细服务,全力解决企业遇到的复工难题
五个组近300名企业“服务专员”通过微信群、电话、QQ等多种途径收集企业诉求,及时帮助助解决困难,快速扫除企业复工“瓶颈”障碍,坚定如期复工、稳定投资的信心。
防疫物资不足,是企业复工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高新区针对企业防疫急需物资需求统计情况,梳理汇总了全市63家疫情应急物品生产企业或个人信息发各相关企业,积极协助解决园区中小企业采购渠道少、量少价高、防疫措施难落实等问题。同时,还协助企业向市外省外甚至国外地区对接疫情防疫紧缺资源,例如,帮助纳入全省第一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第三方机构的金域检验开具证明,向海外采购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保障企业顺利完成检测任务,目前企业单日检测样本量超4000人份。
为支持企业扩大生产,保持产能输出,高新区还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增添生产线(设备)实现转产,重点生产应对疫情急需的紧缺医疗物资。例如,园区企业博微太赫兹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大量的测温需求,仅用7天时间就研制出太赫兹无接触人体测温安检一体机,目前已在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高新区还编制了应对疫情省、市、区支持企业发展政策汇编发园区所有重点企业,成立政策服务工作组,安排专人“点对点”对接企业政策服务需求、做好政策解释,制定出台高新区支持中小企业抗疫情、渡难关、促发展的12条配套政策措施,对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中小企业,给予减免房租、减免税费、鼓励技术攻关、加强金融扶持、资金保障等支持,着力减轻企业负担。
热文推荐
关于我们丨
投稿信箱丨
广告服务丨
法律声明丨
联系我们丨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