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网

中国企业报 企业自己的报纸    邮政代号:1-128 全年定价:288元     欢迎到全国邮局订阅!

中国企业网安企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政经 >
桃园煤矿谢小龙三十年来不违章的“安全经”
2017-08-31 10:35:24   来源:中国企业网安企在线
\

\

\
作者:陈敏奎
  面色黝黑、赤红脸膛、浓眉大眼、身体健硕、声若洪钟……这是安徽淮北矿业集团桃园煤矿掘进二区职工谢小龙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是标准的矿工形象。正是这个普通矿工的身上,有着常人难以做到,更是心生敬佩的30年来不违章的煤矿工作经历。
  “安全对于每一名矿工来说都是一样的,我这30年不违章,没有什么秘诀,就一点,坚持把每天安全工作做严、做细、做实、做精,自然而然就会实现安全。”初见谢小龙这个年过半百的掘进一线壮汉,他就开门见山打开了“安全经”的话匣子。
  80年代初,谢小龙脱下军装来到煤矿,在掘进迎头一干就是30年,而就是在这30年头里,他始终保持着一名军人令行禁止的作风,在煤矿这个天地里,从传统的风镐、铁锹、打眼、放炮工艺,到现代综合掘进机械一体化作业,他以过硬而娴熟的技艺,执着而坚定的毅力,在人与自然博弈中,成为开采阳光的胜者,更是实现了他矢志不渝秉承安全生产,永不言弃的当代矿工梦。
 
安全不能“闯大运”
  “在煤矿,安全永远是天字号工程,咱们干煤矿的都常说一句话,安全为天呀!”性格较为腼腆的谢小龙说出了对安全工作的理解。自打进矿的第一天起,他每天听到和看到最多是字眼就是“安全”,这让曾经当了5年兵的谢小龙更加觉得安全对于一个煤矿、一名矿工的重要性。
  每次深入百米井下,从后运通道到迎头现场,他都会把施工措施一丝不苟地对照落实。因为他知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细小的疏忽就有可能酿造成一个安全事故,付出的代价不仅仅是企业的经济损失,更有甚者是人的生命。
  “抱有侥幸心理,闯大运,这样的安全要不得。”谢小龙郑重地说道,“煤矿安全警示片中的一些爬飞车、坐皮带、放大滑的安全事故令人触目惊心,其中很多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心存侥幸,无视安全规程而发生的悲剧。”
  “这些惨痛的事故教训,对咱们来说,无疑也是一种警示和鞭策,任何时候都不能够麻痹大意,忽视安全,遵章守纪是一名合格矿工的基本要求。”正是遵循着这个基本要求,30年来,谢小龙连“破皮伤”都没有发生过。

安全必须“严细实”
  煤矿安全规程、安全管理二十条红线、刚性规定、每日一题、每周一案……翻看谢小龙的安全学习笔记,无一不是安全生产的条条框框,而谢小龙的心中,则把这些称之为“规矩”。
  “现在的煤矿机械化开采跟过去煤矿传统工艺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唯一不变的就是安全,只有不断强化安全教育,提升自身的安全素质。”谢小龙道出了对于安全学习的见解。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煤矿的安全必须要依靠严格的安全管理,规范的操作,真抓实干的去实现本质安全。”谢小龙给出了答案。
  “严是爱,松是害。每一条安全管理制度的背后几乎都有着血的教训,绝不能让安全事故的悲剧重复上演。”曾经在班队长管理岗位上从事多年的谢小龙动情地说到,“严管=真爱,严格的安全管理,才是呵护矿工生命安全的不二选择。”
  “除此之外,还得严格落实‘两个规范’,这也是实现安全的重要一环。”谢小龙所说的“两个规范”是指管理人员的规范管理和职工的规范操作。“真正把走动式安全巡查、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安全联保互保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做到干部不违章指挥,职工不违章作业,实现安全生产不再是一个难题。”

安全是“家庭”共同的幸福
  “安全意味着家庭幸福,无论是个人的小家庭,还是企业这个大家庭。”谢小龙感慨地说到,“百米井下,安全生产是企业的期盼,平安归来是家人的心愿。”
  “只有实现安全生产,才能够从安全生产中受益。一来可以让‘小家’过上幸福生活,二来可以让‘大家’安全提质增效,何乐而不为呢?”熟悉“安全果”滋味的谢小龙由衷的说道,
  “安全没有休止符,安全永远在路上。每一名矿工如果都能够把安全作为自发自觉的行为,人人都可以实现安全生产,到时候想不安全都难呀!”采访结束时,谢小龙打趣道。
  “一个人的安全不算是彻底的安全,咱们所有的矿工兄弟都能安全,才能实现矿井长治久安的真正意义。”在谢小龙的影响和带动下,掘进二区目前20年无违章的职工已经超过5人,安全集群效应正在不断蔓延。

上一篇:怀宁县举行便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宣传
下一篇:最后一页

相关文章:

·外出劳务“桃园人”成为企业转型功臣(2017-05-26)

·中煤矿建29工程处党委紧抓关键环节激发组织活力(2015-12-21)

·一季度安徽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2016-05-06)

·安徽煤矿安监局给煤矿安全做“体检”(2017-04-24)

关于我们投稿信箱广告服务法律声明联系我们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