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多措并举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2020-07-08 21:07:14 来源:中国企业网安企在线
作者:张骅 张晓梅
7月2日以来,我省遭遇新一轮强降雨,造成黄山、宣城、安庆、铜陵、池州、芜湖、蚌埠等7市31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截至7月6日统计,受灾人口42.4万人,紧急转移人口2.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1.7千公顷,因灾倒塌损坏房屋617间,直接经济损失5.1亿元,其中农业损失2.2亿元,基础设施损失2.6亿元。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全力以赴做好救助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情绪稳定、受灾地区社会安定。
一是调度有力。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及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救灾工作。省减灾救灾办按照“半天一调度、一天一统计”的要求,实时掌握了解灾害发展情况。各级减灾救灾委发挥牵头统筹作用,协调各成员单位按照分工密切合作、协同应对,确保自然灾害救助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应对有序。根据灾害情况及灾害发展趋势,省减灾救灾办于7月3日18时启动省Ⅳ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2个工作组赶赴受灾地区查灾核灾。7月6日,厅党委书记、厅长张海阁率工作组赶赴黄山市查看灾情,指导救灾工作。目前已有4市8个县(区)启动本级救灾响应,各地先后派出296个工作组深入一线,做好群众安置转移、抢险救援、查灾核灾等各项工作。
三是救助有效。各地紧急转移危险区域群众2.7万人,根据实际情况设立集中安置点,现有502名转移群众入住。省应急管理厅三次向受灾地区紧急调拨各类救灾物资8567件,会同省财政厅下拨省级自然灾害救助资金685万元。各地累计投入救助资金504.3万元,发放米面800斤、方便食品1048箱、矿泉水1297箱、空调被2602床、折叠床740张等,妥善保障灾区群众当下基本生活。
四是保障有网。省应急管理厅加强部门协同,形成部门合力,编制受灾群众兜底保障网。会同省民政厅、省扶贫办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全省各级应急管理局、民政局、扶贫办全面摸排受灾地区救助需求,妥善做好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和帮扶工作,加大对贫困地区政策倾斜力度。
对经应急管理部门应急期救助和过渡期救助后,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仍存在较大困难的,民政部门将按照“先行救助”有关政策规定,实施临时救助,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按照规定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扶贫部门将切实执行好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以及“五防”机制,帮助受灾贫困群众尽快战胜灾害。目前,各地正按要求组织开展摸底调查工作。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全力以赴做好救助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情绪稳定、受灾地区社会安定。
一是调度有力。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及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救灾工作。省减灾救灾办按照“半天一调度、一天一统计”的要求,实时掌握了解灾害发展情况。各级减灾救灾委发挥牵头统筹作用,协调各成员单位按照分工密切合作、协同应对,确保自然灾害救助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应对有序。根据灾害情况及灾害发展趋势,省减灾救灾办于7月3日18时启动省Ⅳ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2个工作组赶赴受灾地区查灾核灾。7月6日,厅党委书记、厅长张海阁率工作组赶赴黄山市查看灾情,指导救灾工作。目前已有4市8个县(区)启动本级救灾响应,各地先后派出296个工作组深入一线,做好群众安置转移、抢险救援、查灾核灾等各项工作。
三是救助有效。各地紧急转移危险区域群众2.7万人,根据实际情况设立集中安置点,现有502名转移群众入住。省应急管理厅三次向受灾地区紧急调拨各类救灾物资8567件,会同省财政厅下拨省级自然灾害救助资金685万元。各地累计投入救助资金504.3万元,发放米面800斤、方便食品1048箱、矿泉水1297箱、空调被2602床、折叠床740张等,妥善保障灾区群众当下基本生活。
四是保障有网。省应急管理厅加强部门协同,形成部门合力,编制受灾群众兜底保障网。会同省民政厅、省扶贫办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全省各级应急管理局、民政局、扶贫办全面摸排受灾地区救助需求,妥善做好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和帮扶工作,加大对贫困地区政策倾斜力度。
对经应急管理部门应急期救助和过渡期救助后,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仍存在较大困难的,民政部门将按照“先行救助”有关政策规定,实施临时救助,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按照规定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扶贫部门将切实执行好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以及“五防”机制,帮助受灾贫困群众尽快战胜灾害。目前,各地正按要求组织开展摸底调查工作。
上一篇: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区铸就“皖北小合肥”品牌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文推荐
关于我们丨
投稿信箱丨
广告服务丨
法律声明丨
联系我们丨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