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海外“逆行记”:为了“中国品牌”的承诺
2020-04-30 10:30:33 来源:中国企业网安企在线
作者:张晓梅 张骅
连月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扩大的趋势,许多全球化布局的中国品牌,纷纷把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行动从国内拓展到了海外。在全球拥有12个生产基地、产品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奇瑞集团,把自己的全球网络变成“联合作战编队”,打响了海外市场的“保卫战”。
今年一季度,奇瑞集团海外市场开局稳定,累计出口2.7万辆,不仅连续2个月实现出口数量环比连增,在巴西、俄罗斯等市场的实销数据还创下近5年来新高。
中欧班列“奇瑞号”专列
据奇瑞国际公司人士介绍,他们针对海外主要市场做好疫情防控和预案的同时,根据不同时期形势灵活调整应对策略。疫情初期,当国内汽车市场按下“暂停键”时,奇瑞紧急加派人员奔赴海外各大区,一方面从海外紧急筹集医用物资驰援国内疫情防控,一方面抢抓机遇突围海外市场,为一季度多处海外市场实销创新高打下基础。随着海外疫情逐渐蔓延,奇瑞有序组织40多名海外工作人员分批撤离归国,对于继续留守海外的工作人员,指导他们居家隔离办公,帮助协调资源,组织慰问家属,24小时响应需求,化解后顾之忧。
打响海外市场“保卫战”
截至目前,奇瑞仍有37名海外大区员工留守巴西、埃及、俄罗斯、沙特、阿根廷等国家,其中坚守时间最长的员工近200天未能回国探亲。这些留守海外的奇瑞员工,虽然面临着海外疫情形势日益严峻、短期无法回国的压力,依然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探索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下开展工作,成为坚守当地稳定市场、帮助海外合作伙伴共抗疫情的“逆行”勇士。
巴西是此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奇瑞国际巴西大区总经理许青松和他的团队成员全部居家隔离办公。大到新产品生产线改造策划,小到项目组人员工资发放,奇瑞巴西工厂制造总监朱明刚、研发骨干辛加运等人,每天早晨6点钟开工,之后就像装上了马达,要持续忙碌到第二天凌晨,平均每人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了16小时。
奇瑞派遣埃及工厂帮助生产调试的工程师
奇瑞埃及工厂是少数尚未停工的海外工厂之一。为了保障新产品下线,需要在现有生产线不停线的前提下,利用生产间歇期“见缝插针”增加共线生产的新项目。奇瑞从1月份开始,陆续从国内制造工程院派出了焊装、涂装、总装等工艺工程师,深入埃及工厂“手把手”指导埃方进行项目改造和生产调试,顺利完成新产品下线任务。“逆行”出征的最后一批奇瑞工程师,直到4月中旬才返程回国。
守望相助 共克时艰
除了为海外经销商、生产工厂提供抗疫指导和保障服务,奇瑞还持续向海外输送紧急物资,提供各类人道主义援助。从2月底开始,奇瑞在许多国家的海外经销商、合作伙伴就陆续发来求助请求。奇瑞第一时间伸出援手,陆续向意大利、乌拉圭、阿根廷、俄罗斯等20余个国家的合作伙伴捐赠各类医用物资80余万件。
奇瑞向海外合作伙伴捐赠物资以及收到的经销商感谢信
同时,奇瑞把国内的抗疫经验、防控举措汇编成“抗疫宝典”,翻译之后发给海外合作伙伴,意大利经销商收到之后格外感动,形容就像拿到了“救命稻草”。一些海外国家疫情发生初期缺少相关病情的诊疗经验,奇瑞还积极牵线搭桥,帮助当地医院和国内定点医院建立联系,提供远程诊断和治疗咨询,与海外合作伙伴共克时艰,共渡难关。
苦练内功 加快品牌“走上去”
2020年是奇瑞“走出去”开启海外出口的第20年,奇瑞海外用户已累计突破160万。对于加快推进全球化战略的中国品牌来说,如何应对全球性重大公共事件、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的各种复杂变化,是今后一道需要常态化应对的课题。
在奇瑞看来,危机当中蕴藏着机遇。面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包括汽车行业带来的重大影响,奇瑞把全球汽车市场的“冻结期”视为提升内功的“蓄势期”,抓紧时间细化海外市场研究、梳理未来销量规划和产品规划、加快新产品布局、提升产品品质,等待疫情拐点的到来。
除了苦练内功,奇瑞还通过推进属地化发展的方式,加快品牌在海外市场“走上去”。一直以来,奇瑞在海外发展过程中,不仅努力为所在国带去优质产品和服务,给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当地救灾、环保、教育、民生等各类公益事业,践行中国品牌对当地用户、合作伙伴、社会公众的承诺。2010年智利发生8.8级特大地震,奇瑞是国际社会救助中首个向智利地震提供援助项目的外国企业。2016年厄瓜多尔遭遇7.8级大地震,除了向灾区捐助物资,奇瑞还与当地政府组织的儿童救援机构展开合作,为灾区儿童提供专项教育基金。2019年12月,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指导,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报道杂志社承办的中国企业海外形象高峰论坛上,奇瑞第四次荣获“2019中国企业海外形象20强”。
上一篇:众多福利,半价秒杀,疫后买车还看捷途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文推荐
关于我们丨
投稿信箱丨
广告服务丨
法律声明丨
联系我们丨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