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网

中国企业报 企业自己的报纸    邮政代号:1-128 全年定价:288元     欢迎到全国邮局订阅!

中国企业网安企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新闻 >
合肥高新区一企业援鄂志愿者凯旋
2020-04-01 15:21:33   来源:中国企业网安企在线
作者:张骅 张晓梅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转好与全面复工复产的展开,结合所支援医院实际情况,国医科技援鄂志愿者服务队开始分批次撤离武汉。3月29日,在圆满完成任务后,第一批归乡的合肥高新区一家企业组织的10人志愿者队伍返回家乡。
勇士还乡,去时冰霜雨雪,归时春暖花开
  29日晚11时,在合肥市高新区为国医科技志愿者返乡隔离专程安排的酒店门口,等待多时的国医科技董事长丁贞虎和员工终于迎来了载有志愿者的大巴。38天前,相似的场景,他们目送着这辆载着公司精锐部队和援鄂物资的大巴驶向武汉,逆行驰援。
  一个多月的志愿服务结束,国医科技志愿者们不负所托,圆满完成任务。如今,武汉市第三医院已无收治病患,武汉市中心医院的支援工作也进入到收尾阶段,综合考虑全复工复产要求与医院实际情况,志愿者们制定了分批次返程的计划。
  在提交复工证明,核酸检测结果和健康码等资料后,10名志愿者离开武汉。志愿者们核酸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做到了全员零感染,在春暖花开之际,平安凯旋。
不负重托,让医院物资管理没有难事
  作为国内知名的第三方医院物资管理服务企业,国医科技在2月15、16日相继了解到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发出的医用物资管理服务需求后,迅速组建两支志愿者队伍,驰援武汉。
  初抵武汉时,医院物资情况之复杂,管理人员之稀缺,都超出了志愿者的预期。但是凭借多年医院物资管理经验,两批志愿者队伍在了解了各自服务医院的整体情况后,迅速制定计划确定分工,第一时间展开了医用物资筛选、分类、整理、上报系统等工作。原本杂乱繁复的物资很快被整理得井井有条、分类明晰。
  同时,这次疫情国医科技还为医院制定了应急物资运营服务保障方案,开发了医疗机构应急防疫物资管理平台,免费提供给各大医院进行使用。
  3月18日,在央视网与国资委的联合直播中,武汉三院的设备科主任与护士长对国医科技志愿者的专业性和工作表示了极大认可,护士长在接受采访时说:“非常感谢志愿者们,他们非常辛苦,非常忘我,工作起来不分日夜,不计报酬,在全国上下这段共同的困难时间,和我们一起战胜疫情。”
风雨同担,“医护人员还在坚持,我们也能坚持”
  在支援过程中,曾多次有人提出让志愿者们轮休,但志愿者们表示“医护人员还在坚持,我们也能坚持”,他们的第一次轮休,是在连续工作24日那天。
  “每天衣服至少湿透三次”“在三院工作的第一个上午,就磨破了三双手套”这是志愿者们最真实的工作状态。
  可当提起在武汉支援的工作,志愿者们最常提到的词,不是“累”,而是“感谢”。
  志愿者领队——国医科技轮值总经理刘王飞在回顾这次支援行动时说:“感谢公司为志愿者们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和防护物资,让志愿者们能够没有顾虑地专心工作;更要感谢医院的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有的已经在前线坚持数月未休息,极度疲惫的状态下,还是为志愿者们提供无微不至的照顾,时刻关注志愿者们防护物资是否够用,甚至还数次自掏腰包为志愿者们购买饮料和食品。”
  同时,这次的志愿者队伍中,90%是90后,他们彰显出的“青春力量”也让人分外感动。
  刘王飞回忆,在支援武汉之前,他和这些90后同事接触不多,有些甚至可以说是“素未谋面”,但经过这一个多月的并肩战斗,他们在前线这种全心全意的付出,以及服从度、团结度,和乐观向上的精神让他有了极深的印象和感触。
坚守到底,武汉市中心医院的最后一支志愿者队伍
  据悉,除了本次完成支援任务回到安徽的十名志愿者,还有两名精通系统操作的志愿者与四名湖北籍志愿者仍留在武汉市中心医院两个院区库房进行账务明细统计等工作,而这六名志愿者也是武汉市中心医院仍在坚守的最后一支志愿者队伍。
  不胜不退,是因为“与医护人员并肩坚守”是刻在每个国医人心中的信念。
  功成归来,是因为还有更多医院在等待国医人提供专业的物资管理服务。
  国医科技与医院,是同心协力的同行者,也是共克时艰的共同体。
  正如企业负责人丁贞虎在此前谈及支援武汉行动时所说:“我们虽非医护,但与医院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守望相助是我们的义务,我们希望做到真正与医护并肩同行,与医护成为一家,做一个有温度有良心的企业”。
  皖鄂连心,安徽和湖北山水相连,文脉相传,血脉相通。疫情发生以来,安徽动员全省力量,全力支援湖北。作为企业,国医科技此次主动“无偿支援,尽锐出战”,展示出企业的责任与担当,更彰显着这次武汉疫情攻坚战中无私奉献的“安徽力量”。

上一篇:合肥高新区“天翅创”众创空间是这样做的
下一篇:最后一页

关于我们投稿信箱广告服务法律声明联系我们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