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系统工作会议召开
2016-01-18 16:30:11 来源:中国企业网安企在线
作者:张骅
1月15日,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系统工作会议在合肥天鹅湖大酒店召开,来自全省经信系统和有关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安徽省经信委主任牛弩韬作了《全省经济和信息化系统工作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总结了2015年全省经信工作,回顾了“十二五”全面成就,分析了当前经济态势,阐述了2016年经信系统工作。会议期间还对有关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企业进行了表彰。
《报告》在回望“十二五”发展成就时指出,“十二五”是安徽经济发展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工业取得历史性跨越的五年,可以简要概括为“五个持续提升”:
这五年,安徽工业经济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五年来,全省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积极抢抓一系列战略发展机遇,攻坚克难,砥砺奋进,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8%,居全国第2位;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5400亿元跃升至2015年的万亿元台阶,总量接近翻一番;产值超10亿元企业由2010年的120户提升至2015年的476户,数量接近翻两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均增加数居全国前列,总数达17969家,居中部第2位。安徽工业实现有速度、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新兴工业大省的地位正在加速确立。
这五年,安徽工业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升。五年来,全省工业结构不断优化,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总量均比2010年翻一番;工业效益显着提高,预计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利润达1900亿元,比2010年增长30%以上;工业节能降耗取得重大进展,预计“十二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6%,超额完成下降18%的目标;两化融合水平不断进位,发展总指数由2010年的55.7提升为2014年的77,排名由全国第14位提升为第9位。
这五年,安徽工业创新发展能力持续提升。五年来,滚动实施技改项目8189个,完成技改投资2.2万亿元,其中年度技改投资由2010年的2470亿元提升至2015年的5600亿元以上,总量翻了一番多,技改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左右;实施技术创新项目4094项,开发省级新产品2181个,预计新产品产值由2010年的1980亿元提升至2015年的6400亿元,翻了一番半;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发展到931家,其中国家级57家,数量居全国第8位,全省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至全国第9、中部第1位。
这五年,安徽工业发展基础优势持续提升。五年来,全省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水泥、家电、汽车、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得到改造提升,焕发新的活力。以江淮汽车、合力叉车、海螺水泥为代表的一批皖企,成为各自行业的佼佼者;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增强了安徽工业的活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全省工业坚持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已有70多家境外世界500强入皖投资,460多家皖企在海外100多个国家、地区“开疆拓土”。
这五年,安徽经信系统形象品牌持续提升。近年来,全系统秉持“工业强省、创业富民、改革创新、融合发展”理念,牢记使命、心系发展,上下同欲、勠力同心,自觉强化使命担当,主动深入基层企业,抓住一切时机为工业主张、为发展建言,想尽多种办法解难题、促发展,实施“万千百十”行动计划、百名干部进千企、高成长产业加快发展、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合作等一系列实招新招,一个勇开拓、敢担当、能干事、善创新的经信系统崭新形象正在确立。
对于当经济形势,《报告》分析认为,要认清新常态的大局与大势,彻底抛弃用旧的思维逻辑和方式方法再现高增长的想法,真正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等思维定势,敢于经历结构调整的阵痛磨难,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善于运用新思维、新方式、新办法,推动新常态下安徽工业和信息化实现新跨越、新发展。
第一,要充分认识新常态下制造业发展的新机遇。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技术大变革、产业大融合、企业大创新“三大机遇”扑面而来,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相结合,正在引发一场新的工业革命,云经济、社群经济、分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态蓬勃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方兴未艾,小型化、个性化、专业化成为潮流,新的增长动能正在加速形成,为我省工业创新发展、弯道超越创造了“机会窗口”。同时,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国内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新“四化”同步推进、互促共进,为工业发展提供多元动力、多级支撑;简政放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为工业发展释放更多红利、更多活力;“一路一带”、“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深入实施,为工业发展提供更广的空间、更大的舞台。特别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和即将发布的“十三五”发展规划,既为全省工业发展做出了科学的部署,也为制造强省建设注入了持久的动力。
第二,要准确把握新常态下工业转型升级的新任务。在当前宏观经济条件下,工业不仅要应对下行压力,而且要解决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不仅要从整体上提高制造业实力,而且要在关系全局的关键领域重点突破;不仅要迎头赶上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浪潮,而且要补齐自身工业基础的短板。从当前发展趋势判断,工业增速回落不是周期性的,更多是结构性因素所致,难以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反弹,可能会经历一个L型增长阶段。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实体经济的主体、创新驱动的主战场,在新常态下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将以“中国制造2025”为旗帜引领,全力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两个强国”建设,力促两化深度融合、军民深度融合“两个融合”发展,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五大政策”,组织实施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业强基、高端装备创新“五大工程”,不仅描绘了中国工业发展的宏伟图景,而且明确了实现目标的方法路径,为全省工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第三,要深刻理解新常态下制造强省建设面临的新挑战。当前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疲弱复苏态势,我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不仅面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去泡沫、去污染等结构调整“五大阵痛”,而且面临发达国家高起点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加速工业化、资源要素成本快速上升“三重挤压”。与全国经济形势表现相同,安徽省工业经济也有“痛点”,当前主要表现为“三下降一上升”。速度下行,2015年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分别比2013、2014年回落5.1个、2.6个百分点。价格下降,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已连续44个月下降,其中2015年11月份下降7.1%,为2009年9月份以来最大降幅。投资下滑,2015年1-11月,技改投资增长11.2%,较上年回落5.3个百分点。成本上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达88.2元,比2014年底上升0.5元,比全国同期高2.2元。
《报告》在安排2016年重点工作时指出,“十三五”是我国经济全面进入新常态的第一个五年,是调转促面临重要窗口期的关键五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五年,对照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的结构性改革任务,围绕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在认真谋划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今年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思路、目标和主要举措。
2016年工作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和安徽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工业强省、创业富民、改革创新、融合发展”的工作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和“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大力推进稳增长、强供给、调结构、增效益、去产能、增活力、转方式、促融合“八大行动”,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主要预期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左右;技改投资突破6000亿元,增长1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左右。
上一篇: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在合肥经开区建成启用
下一篇:合肥居民“点赞”选“好人”
相关文章:
·安徽省1-5月份工业经济呈现“三稳”“三快”“三好”特点(2015-07-04)
·安徽省全力以赴做好全省秋粮收购工作(2015-09-28)
·安徽省第五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将于11月中旬举行(2015-11-04)
·安徽省第二届“江淮杯”工业设计大赛准备有序(2015-11-05)
·安徽省第二届“江淮杯”工业设计大赛圆满落下帷幕(2015-12-01)
热文推荐
关于我们丨
投稿信箱丨
广告服务丨
法律声明丨
联系我们丨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