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县掀起效能革命“风暴”向不作为开战
2017-05-04 13:37:51 来源:中国企业网安企在线
作者:钱续坤 胡浩
4月28日上午,怀宁县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会上,不仅公开为3个获得“效能之星”的单位和5位获得“效能之星”的个人进行了颁奖,而且为4个不作为、慢作为单位颁发了“不作为牌”和“慢作为牌”,并通报了8位单项工作末位席单位名单。这是该县在不断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上的强力举措,对于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弘扬敢担当敢作为精神,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提供了充分的效能保障。
为深入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化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激发干事创业激情,今年以来,怀宁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每季一评”活动,即每季度评选一次“不作为牌”、“慢作为牌”和“效能之星”。评选工作以每季度各项工作尤其是县级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各单位落实审批速度、容错保护、能上能下、问责问效等4项机制情况为主要依据,坚持客观公正、高效易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原则,对照评选标准推选认定。
对于认定为“效能之星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在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颁发奖牌,单位年度绩效考核总分一次加0。25分,两次0.5分,三次1分,累计不超过1分,并作为该单位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被评为“效能之星个人”,则给予800元的“效能红包”奖励,予以通报表扬,单位季度考核个人总分一次加0.25分,两次0.5分,三次1分,累计不超过1分,并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作为重要依据之一;被认定为不作为、慢作为的单位则予以通报批评,对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在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发“不作为牌”和“慢作为牌”,同时做表态发言,还要在认定次月第一个工作日,将书面整改工作计划上报至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单位被列入重点管理单位,整改情况及时通报直至整改到位,单位在年度综合目标绩效考核总分一次扣0.25分,两次扣0.5分,扣除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责任科室(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年度绩效考核奖励的10%;三次扣1分,累计不超过1分,扣除该单位职工年度绩效考核奖励的20%,并启动问责程序,调查处理;垂直管理部门被认定不作为和慢作为的,同样扣除年度考核总分,并向其上级主管部门书面通报。
4月28日上午,怀宁县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会上,不仅公开为3个获得“效能之星”的单位和5位获得“效能之星”的个人进行了颁奖,而且为4个不作为、慢作为单位颁发了“不作为牌”和“慢作为牌”,并通报了8位单项工作末位席单位名单。这是该县在不断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上的强力举措,对于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弘扬敢担当敢作为精神,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提供了充分的效能保障。
为深入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化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激发干事创业激情,今年以来,怀宁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每季一评”活动,即每季度评选一次“不作为牌”、“慢作为牌”和“效能之星”。评选工作以每季度各项工作尤其是县级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各单位落实审批速度、容错保护、能上能下、问责问效等4项机制情况为主要依据,坚持客观公正、高效易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原则,对照评选标准推选认定。
对于认定为“效能之星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在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颁发奖牌,单位年度绩效考核总分一次加0。25分,两次0.5分,三次1分,累计不超过1分,并作为该单位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被评为“效能之星个人”,则给予800元的“效能红包”奖励,予以通报表扬,单位季度考核个人总分一次加0.25分,两次0.5分,三次1分,累计不超过1分,并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作为重要依据之一;被认定为不作为、慢作为的单位则予以通报批评,对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在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发“不作为牌”和“慢作为牌”,同时做表态发言,还要在认定次月第一个工作日,将书面整改工作计划上报至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单位被列入重点管理单位,整改情况及时通报直至整改到位,单位在年度综合目标绩效考核总分一次扣0.25分,两次扣0.5分,扣除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责任科室(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年度绩效考核奖励的10%;三次扣1分,累计不超过1分,扣除该单位职工年度绩效考核奖励的20%,并启动问责程序,调查处理;垂直管理部门被认定不作为和慢作为的,同样扣除年度考核总分,并向其上级主管部门书面通报。
上一篇:大唐淮南洛河发电厂树读书学习典型风向标
下一篇:最后一页
相关文章:
·怀宁县开通电子图书借阅服务(2015-07-20)
·怀宁县技能培训学员被企业“一抢而空”(2015-07-22)
·怀宁县为劳动者就业“添技加能”(2015-08-12)
·怀宁县对农民合作社非法集资进行专项整治(2015-08-14)
·怀宁县电商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2015-08-17)
热文推荐
关于我们丨
投稿信箱丨
广告服务丨
法律声明丨
联系我们丨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