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网

中国企业报 企业自己的报纸    邮政代号:1-128 全年定价:288元     欢迎到全国邮局订阅!

中国企业网安企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政经 >
高效率平台构筑合肥对外开放新格局
2019-08-26 21:40:42   来源:中国企业网安企在线
向建国70周年献礼
  编者按:1990年3月,合肥骆岗机场获批对外开放;2013年5月30日,合肥新桥机场替代关闭的骆岗机场正式启用,同年10月通过国家一类口岸核心能力建设考核验收;2010年7月,合肥出口加工区获批设立;2010年底合肥水运港开港,2014年获批二类水运开放口岸;2014年3月,全省第一个综合保税区获批建设;2014年6月,全省第一条国际货运班列--“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开通;2014年7月,全省第一个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建设;2014年12月,全省第一个进境指定口岸获批建设;2015年12月,合肥市对外经济合作服务平台基本建成;2016年1月,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2016年3月,全省第一条国际货运航线开行;2019年4月,合肥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

合肥外向型经济成绩斐然(下)
高效率平台构筑合肥对外开放新格局
作者:张晓梅 吴明 张骅
\
  8月22日,从合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市以水运港、国际内陆港、航空港、跨境电子商务港、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对外经济合作服务平台等“八大开放平台”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水陆空及跨境电子商务为一体的开放通道,取得全市乃至全省对外开放史上的多项突破。开放平台建设成效显着,构筑合肥对外开放新格局。

水运港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速两成以上
  水运港扬帆起航,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速两成以上:作为交通运输部“十一五”规划和《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的重要港口项目,合肥水运港规划集装箱年吞吐能力100万标箱,现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到60万标箱。
  2011年开港集装箱年吞吐量即突破5万标箱,2016年突破20万标箱,年均增速20%以上;2018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万标箱,增长17%。今年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17.5万标箱,增长12.9%。开港以来吞吐量累计突破140万标箱。
  2016年通过“二类水运开放口岸”验收,2017年6月口岸联检单位正式入驻。已开通“合肥-芜湖-上海”、“合肥-南京-上海”两条外贸中转航线,马士基、达飞、长荣、东方海外等多家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进驻,围绕港口开展相关业务的船货代公司、物流运输公司超过80家,港口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已跻身全国内河港口前列。

合肥中欧班列融入“一带一路”新通道
  合肥中欧班列驰骋丝路,融入“一带一路”新通道:2014年合肥中欧班列亚洲方向首趟开通,2015年、2016年合肥中欧班列欧洲方向(合肥-汉堡)和回程方向(汉堡-合肥)分别开通。自2014年开行以来,合肥中欧班列发展实现一年一个新台阶,特别是2018年迎来爆发式增长。
  据中铁总公司统计,2018年,在全国56个城市中欧班列欧洲方向发送量中,合肥位居第9位。今年上半年,在全国62个城市中欧班列欧洲方向发送量中,合肥排名第7位。今年1月1日至8月19日,合肥中欧班列累计已发运267列,同比增长159.2%。截至目前已开行线路17条,覆盖德国、俄罗斯、白俄罗斯、芬兰、波兰、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7个亚欧国家,开行频次每周7-14列。
  目前,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的《中欧货运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已将合肥列入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和主要货源地节点,合肥中欧班列铁路场站对外开放项目被列入国家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上海铁路局也将合肥与苏州、义乌作为重点推动的中欧班列。

航空港搭建合肥“航空货运走廊”
  航空港羽翼渐丰,搭建合肥“航空货运走廊”:新桥机场于2013年5月30日正式启用,是国内4E级区域性枢纽机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2014年12月,空港进境水果指定口岸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设立,填补了安徽省无进境指定口岸的空白。
  2016年5月、7月进境水果、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先后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开启了合肥对外开放的新篇章。2017年,食用水生动物进境指定口岸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2018年4月29日正式开检。
  2016年3月30日,首条“广州-合肥-美国洛杉矶”国际定期货运航线正式开通运营。2018年,新开通“合肥-芝加哥”等3条国际航空货运航线,完成19班包机、1000吨生鲜产品进口。今年7月,新开通“合肥-香港”国际货运航线,截至目前我市国际航空货运航线增加至4条。

跨境电商激发对外贸易发展新动能
  跨境电商持续发力,激发对外贸易发展新动能:2014年10月,经省政府同意,由省商务厅、合肥海关共同批准设立安徽(蜀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2016年1月12日,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成立,安徽(蜀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成为综试区的核心区。2016年4月,合肥国际邮件互换局正式投入运营,2017年1月,合肥国际邮件互换局进口业务正式通关,截至6月底,累计进出口包裹约2800万件。
  2017年1月,合肥综试区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原跨境电子商务“单一窗口”平台)上线运行,2018年5月,安徽(蜀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正式开通跨境电商直购进口业务。目前,园区已引进阿里巴巴一达通、东方机械网、韵达国际、金域控股、梵谷科技等多家跨境电商重点企业,产生了良好的集聚效应。
  2018年开始,合肥综试区被纳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过渡期政策适用范围。2018年5月,合肥市正式开通跨境电商保税进口业务。今年3月,雅娜购等9个重点跨境电商项目签约入驻。目前,网易考拉、孩子王、江苏中创等跨境电商保税进口重点项目均已开仓运营。2018年,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5.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倍。今年上半年,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3.77亿美元,增长56.9%。

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引擎作用凸显
  综合保税区提速发展,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引擎作用凸显:2014年3月,安徽首个综合保税区-合肥综合保税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准设立,2015年3月通过联合验收、6月正式封关运行。截至今年六月底,区内全省首个12寸晶圆项目-合肥晶合集成电路正式量产,全国首条12寸晶圆金凸块封装生产线新汇成微电子也已正式投产,初步形成了以晶合12寸晶圆制造为主,汇成光电金凸块封装测试、捷达高端IC芯片设计、讯喆高端芯片晶圆级测试为配套的一条较完整的产业链。截至目前,合肥综保区内共有注册企业35家,总投资约250亿元,海关监管货运量累计达29020吨,进出口总值21.7亿美元。

出口加工区获批升级为综合保税区
  合肥出口加工区位居全国前三,获批升级为综合保税区。2010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合肥出口加工区,2012年6月通过联合验收、8月封关运行。2013年实现进出口12.43亿美元,位列全国出口加工区第13位;2014年实现进出口45.6亿美元,成功跃居全国50个出口加工区第6位;2018年,实现进出口65亿美元、增长41%,位居全国出口加工区第3位。截至今年6月底,区内已有联宝电子、崧贸电器、崧贸科技、胜利电子及保税物流园等项目入驻,注册有合肥海晨、中外运、新宁供应链等物流仓储公司14家,引入了保税展示交易、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2019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合肥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

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全面建成
  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全面建成,助推经济蓄力勃发:2014年7月,安徽省政府批复同意合肥申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2016年6月通过国家海关总署等四部委批准,成为全省首家获批的空港型保税物流中心。2018年2月5日顺利通过合肥海关等四部门联合验收,2018年9月7日正式封关运行。目前泓明供应链和海程邦达等企业已开展半导体保税备件业务。今年上半年,实现进出口317万美元。
  服务平台连续四年获评省级优秀
  对外经济合作服务平台功能优化,连续四年获评省级优秀:2015年12月合肥市对外劳务合作服务中心基本建成,2016年12月对外劳务合作综合管理系统投入运行。连续四年被省商务厅评为“全省优秀对外劳务服务平台”。截至今年6月,平台累计完成专项培训148班次,培训合格的对外劳务人员11276人,处理出国劳务纠纷案件180余起。

积极申创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
  积极申创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认真复制推广全国自贸区试点经验:根据安徽省政府统一安排,积极推进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的申创工作。2013年至2018年底,国务院先后作出四批86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部署,复制推广事项涉及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服务业开放、事中事后监管和海关监管制度创新等领域,我市已全部复制推广;目前,合肥市正在积极复制推广国务院颁布的第五批18项改革试点经验。近日,合肥经开区成功获批全省首家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示范区,为引领全省复制推广、促进安徽自贸试验区申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闻发言人表示,回顾以往,虽然合肥市开放型经济近年来取得快速发展,但是与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定位相比仍有差距。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合肥市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积极响应安徽省委、省政府和合肥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进一步推动合肥对外开放,做好全省开放发展的排头兵、先锋队,奋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不断攀升对外开放新高度。
 

上一篇:合肥高新区举办2019年“1+N”政策宣贯会
下一篇:最后一页

关于我们投稿信箱广告服务法律声明联系我们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