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口煤业科技创新创效2500万元
2019-06-19 17:10:24 来源:中国企业网安企在线
作者:张继涛
今年年初以来,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唐口煤业公司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化为做好双创工作的强大动力。全年争取实现创新项目100项以上,创效2500万元,上半年已完成79项。
据了解,该公司强化创新导向,夯实技术装备升级基础。重点是针对矿井系统优化、快速掘进、绿色开采、深井支护、瓦斯治理、自然发火防治以及防治冲击地压等关键问题,实现有效预防和超前控制。主井提升机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主井提升机“无人值守”化运行,并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测故障诊断系统和设备故障实时数据库。
通过PASAT-M便携式微震探测系统自主开展CT探测,以精确探查采掘工作面应力集中区,进一步推进冲击地压监测预警。以综掘机近距离人机分离遥控作业为技术蓝本,深入推进综掘机远程遥控技术试验,实现人员在巷道开门口处操控综掘机截割。
该公司通过建立研究室(所),在防冲、防火、防瓦斯、煤尘等方面制订创新重点课题,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对各种灾害治理系统进行升级优化,确保矿井长治久安。针对矿井高瓦斯、高地应力易燃厚煤层开采的实际特点,联合山东科技大学采用程序升温实验对复合惰气最佳混合比例进行了实验研究,形成了系统的采煤工作面复合惰气防灭火技术体系。利用生物电智能安全头盔采集生产一线职工个体的生理信号、井下环境、工作现场的多种数据来实现对职工的身体状况时监测、现场工作环境的危险性分析与预警。
该公司通过引进钻孔测井分析仪,综合获取并分析地质钻孔的清晰视频、有效的自然伽玛以及全方位孔斜数据。实现了对钻孔分层岩性、厚度,出水点特征,顶板离层情况及断层的精确探查,在4303工作面探DF115、DF116断层施工中节省钻探工程量360m。
针对井下生产单位锚杆、锚索、枕木等物料装卸量大、费时费力效率低的实际,制作标准化“集装箱”,变散装为集装,实现物料装运“定容”,实现了整体运输、集装箱化,从装到卸,节省了2个人工,而效率提高了2倍。
利用铅酸蓄电池提供192V直流电源,配合外接电源和遥控器,实现了200m范围内电机车的遥控驾驶,提高了安全系数;使用矿车配合电泵和喷雾装置,自主研制了自动洒水车,实现了在矿车运输途中对运行路线进行洒水降尘的目的,每班可减少6个冲尘人员投入,提高了矿井无尘化水平;通过添加电源卡,串联在绞车控制按钮电源,插卡实现绞车按钮通电的方式,实现了绞车“门禁卡”管理和专员操作。
今年年初以来,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唐口煤业公司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化为做好双创工作的强大动力。全年争取实现创新项目100项以上,创效2500万元,上半年已完成79项。
据了解,该公司强化创新导向,夯实技术装备升级基础。重点是针对矿井系统优化、快速掘进、绿色开采、深井支护、瓦斯治理、自然发火防治以及防治冲击地压等关键问题,实现有效预防和超前控制。主井提升机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主井提升机“无人值守”化运行,并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测故障诊断系统和设备故障实时数据库。
通过PASAT-M便携式微震探测系统自主开展CT探测,以精确探查采掘工作面应力集中区,进一步推进冲击地压监测预警。以综掘机近距离人机分离遥控作业为技术蓝本,深入推进综掘机远程遥控技术试验,实现人员在巷道开门口处操控综掘机截割。
该公司通过建立研究室(所),在防冲、防火、防瓦斯、煤尘等方面制订创新重点课题,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对各种灾害治理系统进行升级优化,确保矿井长治久安。针对矿井高瓦斯、高地应力易燃厚煤层开采的实际特点,联合山东科技大学采用程序升温实验对复合惰气最佳混合比例进行了实验研究,形成了系统的采煤工作面复合惰气防灭火技术体系。利用生物电智能安全头盔采集生产一线职工个体的生理信号、井下环境、工作现场的多种数据来实现对职工的身体状况时监测、现场工作环境的危险性分析与预警。
该公司通过引进钻孔测井分析仪,综合获取并分析地质钻孔的清晰视频、有效的自然伽玛以及全方位孔斜数据。实现了对钻孔分层岩性、厚度,出水点特征,顶板离层情况及断层的精确探查,在4303工作面探DF115、DF116断层施工中节省钻探工程量360m。
针对井下生产单位锚杆、锚索、枕木等物料装卸量大、费时费力效率低的实际,制作标准化“集装箱”,变散装为集装,实现物料装运“定容”,实现了整体运输、集装箱化,从装到卸,节省了2个人工,而效率提高了2倍。
利用铅酸蓄电池提供192V直流电源,配合外接电源和遥控器,实现了200m范围内电机车的遥控驾驶,提高了安全系数;使用矿车配合电泵和喷雾装置,自主研制了自动洒水车,实现了在矿车运输途中对运行路线进行洒水降尘的目的,每班可减少6个冲尘人员投入,提高了矿井无尘化水平;通过添加电源卡,串联在绞车控制按钮电源,插卡实现绞车按钮通电的方式,实现了绞车“门禁卡”管理和专员操作。
上一篇:祁东矿深入开展“六问六省”反思讨论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文推荐
关于我们丨
投稿信箱丨
广告服务丨
法律声明丨
联系我们丨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