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将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巢湖保卫战
2020-07-30 17:55:24 来源:中国企业网安企在线
作者:张骅 张晓梅
7月29日,合肥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防汛抗洪抢险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第一主任徐昌在新闻发布会上宣称,今年入梅以来,巢湖流域连续遭遇9轮降雨,当前巢湖防汛形势异常严峻。发布会上,徐昌表示,合肥将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巢湖保卫战。
当前巢湖防汛形势异常严峻
徐昌介绍说,巢湖当前汛情及受灾情况具体表现在:
第一、雨情水情。1.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今年入梅以来,巢湖流域连续遭遇9轮降雨,截至28日18时,平均降雨847毫米,为常年3.4倍,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单日降水量破历史记录,18日政务区降雨量达252毫米创市区记录,合肥站降雨量达77年一遇。
2.巢湖水位和蓄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巢湖水位百年一遇,22日达最高水位13.43米,为历史极值,目前连续11天超历史水位。7月29日7时,巢湖忠庙水位13.10米,超保证水位0.60米,超1991年历史最高洪水位0.30米。巢湖现有蓄水量约57亿方,相当于常年蓄水量近3倍,为历史极值。
3.巢湖流域大量河流超历史最高水位。7月16日,沿巢河湖全线超警。截至7月29日7时,裕溪河、南淝河、杭埠河仍超历史最高水位;西河、兆河、柘皋河超保证水位。
第二、险情。截至7月29日7时,共发生各类险情287处(堤防284处,水库3处)。其中268处得到有效处置,剩余19处险情正在处理(险情类型主要是渗漏、塌方、滑坡等,均无重大险情)。其中,环巢湖大堤情况:共发生险情18处,17处已得到有效处置,1处正在处置(无重大险情)。环巢湖外围情况:共发生险情269处,其中250处得到有效处置,剩余18处正在处理(无重大险情)。
第三、受灾情况。截至7月28日18时,累计受灾人口75.9万人,累计转移安置群众21.8万人,累计集中安置群众4万人,正在集中安置群众911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5.1万公顷,损害房屋1.5万间,初步测算直接经济损失42.3亿元。市区累计积水小区107个,106个积水已排空,包河区贵都花园小区地库积水持续抽排中,不影响居民生活;38处道路积水已全部处理完毕。
巢湖保卫战开展的主要工作
徐昌说,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合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批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急行动、全面动员,科学调度、果断决策,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全力打好百年不遇洪水的“遭遇战”、固坝巡堤查险的“持久战”、众志成城的“人民战”,全面打响巢湖保卫战。
一是强化防汛组织领导。按照战时思维、战时标准、战时状态、战时纪律要求,强化责任落实,先后召开3次市委常委会、24次专题会议,不间断研判会商、调度安排。派出市级领导同志带队的督导组包保指导,市纪委监委派出4个工作组现场检查执纪,市直有关部门、各地党政主要负责人现场指挥、包保负责,凝聚全市“一盘棋”的防汛合力。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军民协同一线作战,截至28日18时,全市参加防洪排涝抢险人员累计达71.9万人次,其中上堤巡查防守干群31.4万人次、公安干警(协警)5.6万人次、消防指战员3480人次。
二是科学精准指挥调度。科学分析研判雨情水情险情,强化汛情预测预警,由每天3次预报加密为每3小时精细化预报、由巢湖点上预报扩大为巢湖流域面上预报。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常态化组织气象、水文等深入会商,强化系统思维、底线思维,从“全防全守”、到“保主保重”、“严防死守”,分阶段及时调整战略部署。第一阶段,“全防全守”。提前做好预案、队伍、物资、圩区分蓄洪等准备,全面巩固河湖堤防。面对18日突破历史极值的强降雨,果断启动防汛应急I级响应,主动启用十八联圩,缓解城市内涝。第二阶段,“保主保重”。面对19日后巢湖水位达百年一遇,把保人民生命安全、保巢湖大堤安全、保高铁、国省干线等基础设施安全、保重点城镇安全作为重中之重,相继启动9个万亩圩口蓄洪分洪,中小圩口做到能用尽用,25日12时,宣布巢湖流域相关地区进入紧急防汛期。第三阶段,“严防死守”。结合最新形势,集中兵力抓好突出险工险段、重点部位防守,严防死守巢湖大堤安全、严防死守必保圩口安全。
三是及时处置突发险情。坚持领导带班,24小时值守,每公里巡堤查险不少于30人,做到“有人有灯有棚、在岗在干在行”,对发现险情第一时间处置。截至28日18时,全市出动各类机械设备、舟艇3.5万台次。28日,参加防洪排涝抢险人员4.4万人,其中在环巢湖大堤上巡查抢险1万余人;出动各类机械设备、舟艇2558台。如,在同大圩小南河段4000余军民奋战6天6夜紧急加高加固13.5公里长、1米高的堤防,保护了圩区5万群众。广大人民群众克服重重困难,积极支持配合防汛工作,有的群众主动沉船护堤,令人十分动容。
四是千方百计降低巢湖水位。把最大限度减少入湖水量、降低巢湖水位,作为关键之举。持续关注长江水位变化,调度巢湖闸、兆河闸、凤凰颈站抢抓一切时间窗口,最大限度向长江抢排。入梅以来,裕溪闸、凤凰颈站累计抢排洪水23亿立方。主动破圩蓄洪,为巢湖缓解压力。截至28日18时,全市286个圩口,已主动启用和漫破186个圩口(其中万亩以上圩口9个,主动启用:肥东十八联圩、肥西滨湖联圩和蒋口河联圩、巢湖沿河联圩、庐江裴岗联圩,漫破:肥西沙滩联圩、庐江同心圩、石大圩、牛广圩),预计总库容18.42亿方,已蓄水17亿方,相当于1个常年的巢湖水量、5个蒙洼蓄水量、105个西湖水量,淹没面积330平方公里。目前,下剩1.24亿方库容正在进洪。截至29日6时,巢湖忠庙站水位缓退到13.10米,相比最高时下降0.33米。圩区群众“舍小家、顾大家”,不提条件、不讲价钱,服从转移安排,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如,27日中午启用裴岗联圩分洪,从动员到转移安置1.2万人,仅用了半天时间。
五是全力以赴救灾安置。保障重点圩区群众安全,及时高效组织撤离转移,地毯式搜索排查,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征用合肥168中学、一中、46中等条件较好的学校,设置集中安置点,派出107个医疗小分队,确保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所、有医疗保障”。保障撤离群众财产安全,安排公安、城管等专人值守,发布打击九类违法犯罪的通告,强化灾区治安防控,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如,在168中学等安置点,集中送餐供应热菜热饭,设置青少年活动室,设立心理疏导服务台,组织广场舞、太极拳等文体活动,让群众安心舒心。截至28日18时,全市设置集中安置点109个,累计转移安置群众21.8万人,累计集中安置群众4万人,正在集中安置群众9110人。
经过全市干部群众和部队连续奋战、不懈努力,巢湖保卫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截至目前没有发生一起因转移不及时、不到位导致群众伤亡事件,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二是有效降低了巢湖水位,截至29日6时,巢湖忠庙站水位从最高时13.43米下降到13.10米,且高位波动缓降趋势明显。三是保障了巢湖大堤和必保圩区安全。四是维护了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目前京福、商合杭等高铁、高速及重要国省干线公路等保持通行。五是确保了城市和重点城镇安全,巢湖市区及上派、三河、长临河、烔炀等重点镇基本安全可控。
当前面临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
徐昌表示,目前巢湖仍在超历史洪水位以上,呈高位波动缓降趋势,预计将在8月10日前后回落至到保证水位。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我市集中降雨天气趋于结束,7月29日—8月4日转为晴热少雨天气;但未来一周全市以偏东或东南风为主,风力3-4级,湖面阵风4-5级,同时8月初可能有台风生成需要密切关注。受此影响,近期巢湖防汛工作面临着三大突出问题:一是巢湖近期仍将维持高水位。在破圩蓄洪、抢抓外排机会的情况下,巢湖水位仍居高难下,自7月19日以来,巢湖已连续11天超历史水位,巢湖大堤及其支岔河堤防,长时间高水位浸泡,极易出现管涌、渗漏等退水破堤现象,极易发生各类险情。目前,巢湖出湖仅有1200个流量,入湖仍有800个流量。启用和漫破圩口已蓄洪的17亿方水,可能将有50%水量随巢湖水位下降回流,即使加大外排力度,巢湖水位也难以快速下降。二是巢湖大堤预防风浪形势严峻。8月我市受台风影响概率加大,高水位下的巢湖大堤防风挡浪更为严峻,防风防浪是下阶段防汛工作的又一个重点。三是广大干群容易产生疲惫状态。长时间的巡堤、查险和应急处置,各级干群在长期的战时状态下已人困马乏、体力难支。
对于下一步巢湖防汛工作,徐昌说,合肥市将把巢湖防汛工作作为当前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巢湖保卫战。
1.进一步加大排水力度。长时间高水位是巢湖防汛的最大风险,要尽快降低巢湖到12.5米水位以下,迫切需要加大“上拦、下排、边分、固堤”力度。目前我市已启用的蓄洪圩口接近蓄满,剩下的圩口对降低巢湖水位作用不大或者说基本没有作用,自我蓄洪余地非常小。对此,我们将向上级汇报,积极争取支持,突出保主保重、联防联控、流域治理,共担巢湖防汛抗洪责任。
2.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针对“百年一遇”的洪水标准,组织更多省市水文、水利专家科学分析研判、现场指导,为巢湖安全度汛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3.加强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建立因灾受损补偿机制,对灾民安置、民房重建、水毁道路修复、水利设施改造和灾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给予支持。加大水利设施投入支持力度,将江淮水网畅通工程纳入“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加快实施牛屯河畅通巢湖入江第二通道工程,启动众兴水库“合肥市第二水源地”建设。支持农业生产的恢复,对受灾群众给予种养补助、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帮助农民对绝收、欠收地块进行改种补种,稳住农业基本盘。
徐昌强调说,巢湖大堤是合肥市和沿巢湖地区的最大安全屏障,是必须坚决保住的重中之重。下一步,合肥市将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安徽省防指的统一调度下,继续发扬连续作战作风,咬紧牙关、排除万难,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巢湖保卫战,确保巢湖大堤安全可控,确保巢湖安全度汛,确保巢湖安澜。
当前巢湖防汛形势异常严峻
徐昌介绍说,巢湖当前汛情及受灾情况具体表现在:
第一、雨情水情。1.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今年入梅以来,巢湖流域连续遭遇9轮降雨,截至28日18时,平均降雨847毫米,为常年3.4倍,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单日降水量破历史记录,18日政务区降雨量达252毫米创市区记录,合肥站降雨量达77年一遇。
2.巢湖水位和蓄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巢湖水位百年一遇,22日达最高水位13.43米,为历史极值,目前连续11天超历史水位。7月29日7时,巢湖忠庙水位13.10米,超保证水位0.60米,超1991年历史最高洪水位0.30米。巢湖现有蓄水量约57亿方,相当于常年蓄水量近3倍,为历史极值。
3.巢湖流域大量河流超历史最高水位。7月16日,沿巢河湖全线超警。截至7月29日7时,裕溪河、南淝河、杭埠河仍超历史最高水位;西河、兆河、柘皋河超保证水位。
第二、险情。截至7月29日7时,共发生各类险情287处(堤防284处,水库3处)。其中268处得到有效处置,剩余19处险情正在处理(险情类型主要是渗漏、塌方、滑坡等,均无重大险情)。其中,环巢湖大堤情况:共发生险情18处,17处已得到有效处置,1处正在处置(无重大险情)。环巢湖外围情况:共发生险情269处,其中250处得到有效处置,剩余18处正在处理(无重大险情)。
第三、受灾情况。截至7月28日18时,累计受灾人口75.9万人,累计转移安置群众21.8万人,累计集中安置群众4万人,正在集中安置群众911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5.1万公顷,损害房屋1.5万间,初步测算直接经济损失42.3亿元。市区累计积水小区107个,106个积水已排空,包河区贵都花园小区地库积水持续抽排中,不影响居民生活;38处道路积水已全部处理完毕。
巢湖保卫战开展的主要工作
徐昌说,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合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批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急行动、全面动员,科学调度、果断决策,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全力打好百年不遇洪水的“遭遇战”、固坝巡堤查险的“持久战”、众志成城的“人民战”,全面打响巢湖保卫战。
一是强化防汛组织领导。按照战时思维、战时标准、战时状态、战时纪律要求,强化责任落实,先后召开3次市委常委会、24次专题会议,不间断研判会商、调度安排。派出市级领导同志带队的督导组包保指导,市纪委监委派出4个工作组现场检查执纪,市直有关部门、各地党政主要负责人现场指挥、包保负责,凝聚全市“一盘棋”的防汛合力。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军民协同一线作战,截至28日18时,全市参加防洪排涝抢险人员累计达71.9万人次,其中上堤巡查防守干群31.4万人次、公安干警(协警)5.6万人次、消防指战员3480人次。
二是科学精准指挥调度。科学分析研判雨情水情险情,强化汛情预测预警,由每天3次预报加密为每3小时精细化预报、由巢湖点上预报扩大为巢湖流域面上预报。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常态化组织气象、水文等深入会商,强化系统思维、底线思维,从“全防全守”、到“保主保重”、“严防死守”,分阶段及时调整战略部署。第一阶段,“全防全守”。提前做好预案、队伍、物资、圩区分蓄洪等准备,全面巩固河湖堤防。面对18日突破历史极值的强降雨,果断启动防汛应急I级响应,主动启用十八联圩,缓解城市内涝。第二阶段,“保主保重”。面对19日后巢湖水位达百年一遇,把保人民生命安全、保巢湖大堤安全、保高铁、国省干线等基础设施安全、保重点城镇安全作为重中之重,相继启动9个万亩圩口蓄洪分洪,中小圩口做到能用尽用,25日12时,宣布巢湖流域相关地区进入紧急防汛期。第三阶段,“严防死守”。结合最新形势,集中兵力抓好突出险工险段、重点部位防守,严防死守巢湖大堤安全、严防死守必保圩口安全。
三是及时处置突发险情。坚持领导带班,24小时值守,每公里巡堤查险不少于30人,做到“有人有灯有棚、在岗在干在行”,对发现险情第一时间处置。截至28日18时,全市出动各类机械设备、舟艇3.5万台次。28日,参加防洪排涝抢险人员4.4万人,其中在环巢湖大堤上巡查抢险1万余人;出动各类机械设备、舟艇2558台。如,在同大圩小南河段4000余军民奋战6天6夜紧急加高加固13.5公里长、1米高的堤防,保护了圩区5万群众。广大人民群众克服重重困难,积极支持配合防汛工作,有的群众主动沉船护堤,令人十分动容。
四是千方百计降低巢湖水位。把最大限度减少入湖水量、降低巢湖水位,作为关键之举。持续关注长江水位变化,调度巢湖闸、兆河闸、凤凰颈站抢抓一切时间窗口,最大限度向长江抢排。入梅以来,裕溪闸、凤凰颈站累计抢排洪水23亿立方。主动破圩蓄洪,为巢湖缓解压力。截至28日18时,全市286个圩口,已主动启用和漫破186个圩口(其中万亩以上圩口9个,主动启用:肥东十八联圩、肥西滨湖联圩和蒋口河联圩、巢湖沿河联圩、庐江裴岗联圩,漫破:肥西沙滩联圩、庐江同心圩、石大圩、牛广圩),预计总库容18.42亿方,已蓄水17亿方,相当于1个常年的巢湖水量、5个蒙洼蓄水量、105个西湖水量,淹没面积330平方公里。目前,下剩1.24亿方库容正在进洪。截至29日6时,巢湖忠庙站水位缓退到13.10米,相比最高时下降0.33米。圩区群众“舍小家、顾大家”,不提条件、不讲价钱,服从转移安排,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如,27日中午启用裴岗联圩分洪,从动员到转移安置1.2万人,仅用了半天时间。
五是全力以赴救灾安置。保障重点圩区群众安全,及时高效组织撤离转移,地毯式搜索排查,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征用合肥168中学、一中、46中等条件较好的学校,设置集中安置点,派出107个医疗小分队,确保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所、有医疗保障”。保障撤离群众财产安全,安排公安、城管等专人值守,发布打击九类违法犯罪的通告,强化灾区治安防控,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如,在168中学等安置点,集中送餐供应热菜热饭,设置青少年活动室,设立心理疏导服务台,组织广场舞、太极拳等文体活动,让群众安心舒心。截至28日18时,全市设置集中安置点109个,累计转移安置群众21.8万人,累计集中安置群众4万人,正在集中安置群众9110人。
经过全市干部群众和部队连续奋战、不懈努力,巢湖保卫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截至目前没有发生一起因转移不及时、不到位导致群众伤亡事件,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二是有效降低了巢湖水位,截至29日6时,巢湖忠庙站水位从最高时13.43米下降到13.10米,且高位波动缓降趋势明显。三是保障了巢湖大堤和必保圩区安全。四是维护了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目前京福、商合杭等高铁、高速及重要国省干线公路等保持通行。五是确保了城市和重点城镇安全,巢湖市区及上派、三河、长临河、烔炀等重点镇基本安全可控。
当前面临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
徐昌表示,目前巢湖仍在超历史洪水位以上,呈高位波动缓降趋势,预计将在8月10日前后回落至到保证水位。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我市集中降雨天气趋于结束,7月29日—8月4日转为晴热少雨天气;但未来一周全市以偏东或东南风为主,风力3-4级,湖面阵风4-5级,同时8月初可能有台风生成需要密切关注。受此影响,近期巢湖防汛工作面临着三大突出问题:一是巢湖近期仍将维持高水位。在破圩蓄洪、抢抓外排机会的情况下,巢湖水位仍居高难下,自7月19日以来,巢湖已连续11天超历史水位,巢湖大堤及其支岔河堤防,长时间高水位浸泡,极易出现管涌、渗漏等退水破堤现象,极易发生各类险情。目前,巢湖出湖仅有1200个流量,入湖仍有800个流量。启用和漫破圩口已蓄洪的17亿方水,可能将有50%水量随巢湖水位下降回流,即使加大外排力度,巢湖水位也难以快速下降。二是巢湖大堤预防风浪形势严峻。8月我市受台风影响概率加大,高水位下的巢湖大堤防风挡浪更为严峻,防风防浪是下阶段防汛工作的又一个重点。三是广大干群容易产生疲惫状态。长时间的巡堤、查险和应急处置,各级干群在长期的战时状态下已人困马乏、体力难支。
对于下一步巢湖防汛工作,徐昌说,合肥市将把巢湖防汛工作作为当前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巢湖保卫战。
1.进一步加大排水力度。长时间高水位是巢湖防汛的最大风险,要尽快降低巢湖到12.5米水位以下,迫切需要加大“上拦、下排、边分、固堤”力度。目前我市已启用的蓄洪圩口接近蓄满,剩下的圩口对降低巢湖水位作用不大或者说基本没有作用,自我蓄洪余地非常小。对此,我们将向上级汇报,积极争取支持,突出保主保重、联防联控、流域治理,共担巢湖防汛抗洪责任。
2.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针对“百年一遇”的洪水标准,组织更多省市水文、水利专家科学分析研判、现场指导,为巢湖安全度汛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3.加强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建立因灾受损补偿机制,对灾民安置、民房重建、水毁道路修复、水利设施改造和灾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给予支持。加大水利设施投入支持力度,将江淮水网畅通工程纳入“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加快实施牛屯河畅通巢湖入江第二通道工程,启动众兴水库“合肥市第二水源地”建设。支持农业生产的恢复,对受灾群众给予种养补助、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帮助农民对绝收、欠收地块进行改种补种,稳住农业基本盘。
徐昌强调说,巢湖大堤是合肥市和沿巢湖地区的最大安全屏障,是必须坚决保住的重中之重。下一步,合肥市将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安徽省防指的统一调度下,继续发扬连续作战作风,咬紧牙关、排除万难,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巢湖保卫战,确保巢湖大堤安全可控,确保巢湖安全度汛,确保巢湖安澜。
上一篇:合肥柏堰科技园“党建带群建”服务“零距离”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文推荐
关于我们丨
投稿信箱丨
广告服务丨
法律声明丨
联系我们丨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