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集西矿拓宽效益“发展源”呵护煤质“生命线”
2020-06-04 14:43:19 来源:中国企业网安企在线
作者:邵明可 周欢
众所周知,质量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煤炭企业在洗选过程中杂物进入煤流后,不仅给煤炭洗选带来难度,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煤炭质量。
今年以来,朱集西矿把煤质管理作为矿井高质量发展的“生命工程”,层层加强煤质管控,优化产品结构,着力提高商品煤“含金量”,实现了提质增效和矿井效益的最大化。
过硬管理,提煤质赢市场
近日,笔者深入到朱集西产品质量部生产车间,听见各类设备轰隆隆的声音,映入眼帘的是职工正在各个设备旁关注设备的运转情况,以及原煤在各个设备之间来回周转的景象。
在原煤筛选设备旁,据产品质量部部长陈玉山介绍,“11502工作面在薄煤层开采期间,原煤灰分高、波动大,最高时达75%,最低时不低于66%。并且同一天的原煤灰分甚至相差15%,给原煤洗选带来一定的难度。”
针对上述情况,产品质量部成立了质量攻关小组,建立洗选台账,每天对煤炭质量分析、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技术检查等进行分析、总结,切实做到产品质量控制工作科学合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给生产班队长和调度员配备一本“指标账”,及时记录不同工况下参数的变化情况,以此总结出最佳的操作方法。班后,对着指标重新算账,认真分析混煤回收率、混煤灰分、药耗、煤泥量等指标,确保产品效益最大化。
同时,还创新开展“落实质量管理理念,降本增效,助力发展,选出优质产品,努力创造选煤效益最大化”为主题的“小指标”劳动竞赛。该部将“小指标”考核情况与相关岗位职工绩效考核紧密挂钩,定期根据考核情况,对考核合格的岗位给予奖励,让职工也成为煤质管理的“受益者”。现如今,相关管技人员、岗位司机心中都有着一本“指标账”,对每班的“小指标”合格情况、不同工况下的参数变化情况,都做到了心中有数。
精细管控,保煤质稳生产
在11502工作面薄煤层开采期间,受地质条件影响,生产的煤炭硫份高、发热量低、泥化严重等,达到化工用煤的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产品质量部原煤经分级和动筛跳汰排矸后,一旦混煤灰分较低,如果通过调整洗选参数及原煤掺入量的方式进行调节,局限性较大,且因原煤灰分普遍较高,混煤产率较低。
为彻底改变这一现象,该部积极组织管技人员认真对原煤筛分、洗选过程、设备现状等现状进行分析,加强螺旋分选机的使用,不同煤质条件下,合理调整螺旋分选机精矿、中矿、尾矿量,排除粗煤泥中高灰煤泥,杜绝产品其他组分为其背灰,最大限度降低末煤进入重介分选系统,降低煤泥产率,提高生产车间小时带煤量,降低吨煤加工成本。
同时,还进一步优化原煤洗选流程,为保证原煤分流分级系统、高效稳定运行,通过调整分级筛筛缝、对易滞煤溜槽加装振动电机及加装喷水管路等措施,确保煤流顺畅。
经过一段时间运转,筛分后的筛下物不经过洗选直接掺入混煤,减少入洗量,从而减少洗选消耗投入,在原煤灰分低于55%,吨煤消耗约降低0.5元。如果按照原煤灰分55%计算,至少可提高混煤回收率1.5%。按年入选原煤170万吨,洗混煤650元/吨计算,直接经济效益增加1657万元。
集“智”聚“力”,解难点促发展
职工在生产中过程中是最容易发现工序中存在的不足,为此,产品质量部在发展中坚持依靠职工,积极听取职工的意见,确保将职工各类建议归纳、整理运用到发展中去。
目前,受选煤车间生产工艺的制约,煤泥离心机、螺旋分选机、螺旋精矿泵、煤泥水分级旋流器、高频振动筛等设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重复使用现象。在生产中,煤泥水工艺处理流程不仅造成对部分设备的无效磨损、电力消耗的增加、人力资源浪费,还给选煤车间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为此,该部在分级旋流器下料口处安装闸阀来调整煤泥水处理工艺流程,从而达到灵活投入煤泥水处理相关设备,减少不必要的设备投入,降低洗选成本。同时,减少机电维修量,增加相关设备的使用寿命。预计每年节约泵类备件费用2.5万元,电力费用3万元,其它费用2.5万元。同时,减少机电工的维修量,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按照当地环保部门要求,矿对矿区运输车辆经过的路面安装道路喷淋装置,由于是人工手动启动装置,当运输车辆经过发运煤路,现场操作工若没及时开启喷淋装置,会造成道路扬尘。同时,若操作工每天按时开、停喷淋装置,会存在喷淋装置空运转情况,造成用电浪费和不必要的机械损耗。
针对这种情况,该部利用循环时间继电器及红外对射光栅探测器,实现道路喷淋装置自动化控制。当车辆经过被探测器识别后,喷淋装置自动开启。并根据发运煤路长度及车辆行驶速度,确定喷淋装置开启时间,利用循环时间继电器,实现喷淋装置循环计时及自动停止。
上一篇:皖北煤电恒源幼儿园开展防溺水教育活动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文推荐
关于我们丨
投稿信箱丨
广告服务丨
法律声明丨
联系我们丨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