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网

中国企业报 企业自己的报纸    邮政代号:1-128 全年定价:288元     欢迎到全国邮局订阅!

中国企业网安企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 > 园区直播 >
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科技型企业成长摇篮
2015-08-25 15:22:19   来源:中国企业网安企在线
作者:张晓梅 张骅
 
  7月10日,京东方已与合肥市政府、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投资框架协议。双方将投资400亿元,在合肥上马第10.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这将是全球第一条10.5代线,此前全球最高世代的液晶面板生产线为夏普在日本的10代线。合肥10.5代线的上马,将使中国首次成为拥有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国家。
  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一位负责人表示,随着这一最先进液晶面板生产线的上马,园区产业升级已全面进入快车道。
\
推进结构调整,完善配套产业
  在工业项目上,“坐三望四谋五”,即落实北斗德电新能源汽车、12寸晶圆、10.5代线项目,推进广达电脑项目,积极谋划与SK公司、台湾装备制造产业合作。在现代服务业方面,除落实京东方科技产业综合体项目外,着力引进富士康云物流综合服务平台、菜鸟跨境电子商务、澳洲大健康产业园等综合服务配套项目,形成新型业态。在房地产开发方面,组织推介活动,择时推出经营性用地,引进知名品牌企业,提升新站区建设品位和形象。在综保区招商方面,坚持工业、贸易、现代物流并举,确保今年有业绩,力争2-3年内项目基本填满。
  产业升级重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形成新型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新型显示产业。进一步完善上下游配套产业链,以惠科电子、鑫昊大尺寸液晶电视项目为标尺,进一步引进其他电视及智能终端项目,建设全国重要的黑色家电、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以中国南车合肥修造基地为龙头,建设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以欣奕华、通彩、商巨、锦畅等项目为基础,推动泛半导体装备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充分利用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有利时机,支持海润光伏做大做强,支持山东恒宇和国轩高科发展新能源动力电池,并在此基础上向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迈进。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激活彩虹液晶玻璃、光伏玻璃两大板块,使之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子玻璃生产基地。引进偏光片、靶材、非晶合金、特高压绝缘材料、碳纤维以及TAC膜等新材料项目,使合肥市在新材料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创新园区建设,促进产城融合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围绕创新型园区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创新成果向新兴产业集中,创新政策向新兴产业倾斜,创新人才向新兴产业流动,力争打造富有活力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和服务体系。实施“重点企业培育计划”,将京东方、彩虹、乐凯、国轩高科等骨干企业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引领行业发展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加快推进科技型企业研发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检测中心的改造提升,实现京东方、乐凯等重点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全覆盖,推动彩虹“平板显示玻璃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式挂牌。加速推动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孵化器作用,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致力打造新型产学研服务平台。加强重点企业与省内外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多层次合作关系。推进浙江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合肥研究院建设。加快引进清华大学氢能研究院。
  推进产城融合,力争在园区功能提升上有所突破。加快铜陵北路、魏武路、天水路等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完善路网“微循环”。加大主干路网、供水、供电、供热、天然气、污水管网和安置房小区周边配套路网等设施建设。围绕重点项目,科学制定拆迁进度,全力推进保障性住房、拆迁安置房等房建工程项目,力争在2014年的基础上再用2年时间全部完成现有拆迁安置任务。加大基地建设和配套供给力度,优化规划布局,提升建设品质,打造高教基地新形象,形成特色品牌,使之成为安徽乃至全国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全力支持168中学的建设发展,引进名校发展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加快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加大安医东区医院和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建设进程,加快引进数据化全科医院,发展医疗健康产业。谋划建设区域综合性体育和文化服务中心,以高教基地为依托,以点带面规划建设公共文化场所,打造城市“文化圈”。
 
2015年中国产业园区影响力百强
  随着第10.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上马,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已成为全球唯一拥有最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园区。一个拥有高新技术的新兴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同时,安徽省唯一的一个保税区在合肥新站综合实验区建成运行。
  2014年合肥新站综合实验区完成技术改造投资90.2亿元,增幅17.9%,当年新增产值超过50亿元。特别是对彩虹、长虹系下的5个企业分别施策,使之逐步焕发生机活力。2014年以来,各项主要经济和民生指标增速均位居合肥市前列,其中:地区生产总值210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居全市第二。
 

上一篇:合肥包河经开区:平台创新致力产城融合
下一篇:最后一页

相关文章:

·合肥新站区产业链延伸到欧洲(2015-07-04)

·合肥高新区的“磁场效应”(2015-07-04)

·合肥经开区如何做好加法(2015-07-04)

·合肥巢湖经开区:美景之中孕育高端产业(2015-08-06)

关于我们投稿信箱广告服务法律声明联系我们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