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安徽省属企业推进五大发展行动计划
2017-03-10 16:05:42 来源:中国企业网安企在线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晓梅 吴明 张骅
“由于历史原因,国有企业大多属传统产业,面临的发展压力和挑战不容小视。”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国资委主任李明认为,面对复杂形势,既要沉着应对,把问题和困难想得充分一些,把措施和预案准备得充足一些,积极做好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准备;更要保持定力,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抓住机遇,敢于担当,在确保“稳”的基础上,实现“进”的目标。
李明就安徽省国资委正在推进的五大发展行动计划,阐述了安徽省属企业的发展措施和行动方略。
创新发展要有支撑。以大院大所和省属企业战略联盟为抓手,搭建对接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提升质量、塑造品牌和替代进口”为目标,大规模、高起点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建立研发机构,兼并收购具有核心技术的国内外科技企业,引进国际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在关键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积极开展“双创”试点,加快科技园区和创新平台建设,推进人才+资本、资本+技术的深度融合。继续推进省属企业“538英才工程”,组织实施以激励引领为导向的省属企业“双十”创新计划。支持省属企业加强平台载体建设,有计划分批次引进企业改革发展急需的技术、管理等领域的高端人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研究探索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学习借鉴外省市的一些做法,在企业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中增设科技创新专项奖,对取得创新成果的团队和个人实施专项奖励。同时,大力推进质量安徽建设,深入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
协调发展要有突破。积极推动省属企业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及产品购销合作,围绕做强做优做大主业组建战略同盟、协调共进发展。以提高企业内部资源利用效率为重点,立足项目建设,通过整合、归并、转让等方式优化配置资源,不断提升企业内部分工协作水平。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大对“一圈一带三区”的项目布局和投资力度,发挥省属企业在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支撑作用。完善省属企业“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与金融机构对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促进企业市场化融资,降低融资成本。
绿色发展要有进展。加大省属企业实施清洁化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考核力度,加大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采煤塌陷区治理力度,有序推进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项目建设。落实《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大力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品制造。推动省属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六项机制,推动省属企业绿色发展、安全发展。
开放发展要有高度。推动省属企业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大力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建立生产基地、开发资源、承揽工程、并购重组,或通过组建联盟等方式推进国际化经营。积极探索以海螺集团为依托,联合能源、原材料和建筑施工等企业抱团“出海”,打造省属企业东南亚产业板块、海外皖企产业联盟。江汽大众新能源汽车“一号工程”要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利用“长三角”发达城市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促进与沪苏浙产业一体化发展。深化与央企合作,继续落实“四个2000亿”年度目标任务(全年新开工项目、实际完成投资、新竣工项目、新签约项目各2000亿元)。同时,要积极与外资企业、其他地方大型国有企业、知名民营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争取有新突破。
共享发展要有成果。推动省属企业积极参与全省重大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履行省属企业的社会责任。按照脱贫攻坚的部署,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加大对联系帮扶地区的产业扶持与智力扶持。积极参与大别山革命老区、皖北地区、贫困地区产业和项目帮扶。坚持企业与职工共建共享,做到企业负责人薪酬增长幅度不高于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推进工资总额分类调控,优化企业内部分配结构,努力使工资增长向科技人员、管理骨干、产业工人倾斜,使工资总额预算管理为企业创新和制度改革留有空间。
上一篇:罗建国:安徽财政综合施策振兴实体经济
下一篇:全淮南欲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相关文章:
·罗建国:安徽财政综合施策振兴实体经济(2017-03-10)
热文推荐
关于我们丨
投稿信箱丨
广告服务丨
法律声明丨
联系我们丨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2011-2015 《中国企业报》股份有限公司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4669号 京ICP证 130325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 中国互联网协会 网络110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371-071号 诚信网站示范网站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